周國平說:
「以培養孩子心靈為主旨的《傅雷家書》,對于青年人和父母們,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!」
心靈是窗戶,培養孩子的心靈,對于略顯浮躁的當今社會來說尤為重要。
學習技能也許不是最難的,難的是心靈上的健康。
《傅雷家書》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,傅雷先生始終把培養孩子的心靈當成首要任務。
如果你也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,不妨看看《傅雷家書》中這5條教育鐵律。
教育孩子,先教做人
金庸曾這樣評價《傅雷家書》:
「這是一位中國君子,教他的兒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。」
傅雷一再和兒子強調,做人是第一位的。
他希望傅聰成為一個德藝兼備、人格卓越的藝術家。
在傅雷看來,一個人真正的成才,不在于名氣有多大,財富有多少,而是在于內心的教養與修為。
第一次見恩德的時候,傅聰聽了恩德彈的琴,直說她彈得不知所云。
恩德勸在練琴的傅聰早點休息,傅聰反問:
「像你那樣,我還會有成績嗎?」
傅雷事后在信中提及此事,他告誡兒子平時說話不能太直白。
有的時候,無意間的一句話,可能會傷到他人的自尊。
有句話說:
「教養的本質,一是分寸,二是克制。」
真正有教養的人,能將心比心地體諒到他人的處境,也能適當地保持分寸感。
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是刻不容緩的事。
教育孩子做人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1、凡事有交代:
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凡事要對人有交代,比如周末去哪和誰一起要告訴父母;
答應他人的事情,一定要及時給個反饋。
2、說話不可太直:
說話注意分寸,不可口出狂言,不能因為是熟人或家人就說話口無遮攔。
3、常懷感恩之心:
尊老愛幼,孝敬父母,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動或做志愿者。
比能力和才華更重要的,永遠是骨子里的教養。
孩子的「財商」教育,從小培養
培養孩子的財商,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點。
傅雷也是如此,直到傅聰出國留學后,才在信中反復強調理財的重要性。
他說:
「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質奴役。凡不長于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。」
傅雷直言十分后悔小時候沒有好好培養傅聰的理財能力。
學會理財之道,關鍵時候才能有購買必需品的財力。
先教孩子如何用錢,再教孩子如何賺錢。
應該從小給孩子足夠的探索金錢的空間,讓其自己通過「練習」,體會出何為「好的消費習慣」,磨煉出理財的能力。
即使偶爾的犯錯,也不要緊,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。
懂理財,擁有健康消費觀的孩子,長大后,他不會因為一大筆錢不知如何花,也不會一下子敗光或當個守財奴。
培養孩子的財商,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:
1、給孩子零花錢:
每個月給孩子固定數額的零花錢,告訴孩子這些錢他可以自己作主。
但是這個月內用完了就只能等下一月了,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。
2、給孩子開一個賬戶或儲蓄罐:
專門給孩子開一個賬戶,存儲孩子自己的錢,比如過年收到的一些紅包,或者獲獎的獎金等等。
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儲蓄罐,每天往里面存錢,培養積累的習慣。
3、培養孩子記賬的習慣:
現在的孩子容易攀比,花錢大手大腳,教孩子學會記賬,可以用Excel表格形式,也可以是本子的形式。
養成記賬的習慣后,孩子會更珍惜錢財,合理消費。
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談「錢」,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,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。
閱讀經典,提升孩子思辨能力
林語堂說:
「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,以時間和空間而言,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。」
讀經典,讓人深度思考,開闊眼界,跳出眼前的所有禁錮,提升思辨能力、構建自己的世界觀。
讀書就是跟大師級的人物交流,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,甚至改變著我們。
沉浸在書的海洋中,世間的一切煩惱都將煙消云散。
在書中,我們能找到重新出發的信心與勇氣,在書中,我們能超脫人生中一時一地的困境。
傅雷給傅聰推薦了不少中外名著。
在東西文化的熏陶中,傅聰的音樂造詣越來越富有魅力。
書籍是有魔力的,它能讓你在困苦中看到希望,在艱難中穿越時空,抵達理想的彼岸,在孤獨中成就自我。
不讀書,行萬里路,也只是一個郵差。而飽讀詩書的人,即使在家門口,也能看到詩與遠方。
任何人生的問題,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。
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,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:
1、多帶孩子去圖書館:
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,一定要多帶他去圖書館,坐下來安靜地看一兩個鐘的書,培養閱讀興趣。
2、讓客廳變成書房:
多給孩子推薦書,多買書,把家里的客廳變成書房。
父母平時多看書,與孩子共讀一本書,同寫讀后感。
3、帶孩子去聽講座:
多留意一些講座信息,遇到喜歡的作家、專家的講座,帶孩子多去聽聽,增長見識,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。
告訴孩子:
你讀過的每一本書,都是為未來鋪就的路。
在所有改變自己的方式中,門檻最低的,大概就是閱讀了。
細節決定成敗,態度決定高度
米開朗基羅說:
「在藝術的境界里,細節就是上帝。」
傅雷是一個對細節要求極其嚴苛的人,他自己如此,對待兒子傅聰也如此。
在家書中,他曾多次提醒孩子,要注意生活中的各種小習慣和禮節。
比如,他會注意到傅聰偶爾的信中字體潦草、信封上的字太大,或信封上不干凈等問題。
傅雷事無巨細地叮囑傅聰,包括吃飯時手怎麼擺放才符合禮儀,出台行禮或謝幕禮等等。
他告訴傅聰,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,還要在舉動、態度、禮貌各方面都要多學他人的長處。
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,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與修養。
平時多注意一些小細節,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,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品味與能力。
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,在不經意間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為人。
人生就是無數習慣的總和。
所有的細節,都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習慣,好的習慣方能成就一個人,壞的習慣,則會毀了一個人。
關注細節,養成好習慣,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:
1、關注生活上的細節:
告訴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要領,發現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,要及時提出來。
盡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收拾房間、洗碗、洗衣等,在實踐中關注細節。
2、關注學習上的細節:
告訴孩子「慢就是快」,多關注細節上犯的小錯,不怕麻煩,不怕慢。
學細一點,把基礎打牢了,日后才會學得快,學習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。
3、鼓勵孩子做事有始有終:
交給孩子的事,家長要監督,讓孩子做到有始有終,努力完成每一件小事。
從小關注細節,養成好習慣,做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長大后方能成大事。
做成長型父母,與孩子共同成長
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從小過于嚴格,有時近乎苛刻。
傅聰出國后,傅雷寫給兒子的第一封信就道歉:
「孩子,我虐待了你,我永遠對不起你,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!」
傅雷深受他自己的苦難童年的影響,不經意間竟把兒子的童年也過成了他小時候的模樣。
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,敢于向兒子道歉,他後來在信中寫道:
「孩子,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,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得到的少。」
傅雷對傅聰真誠的道歉以及語重心長的教誨,終于讓父子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,并且志趣相投。
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,懂得自省的父母,方能與孩子共同成長。
孩子是父母的老師。
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總會發現自己的一些錯誤,看到自己的不足。
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完美,承認自己的局限,并努力爭取做得更好,讓孩子看到父母的真誠與坦率,增進親子間的感情。
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,以下幾點供參考:
1、堅持做「成長型父母」:
父母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,自己也要變得優秀起來,堅持做成長型父母、學習型父母。
允許自己的不完美,懂得自省與反思,知錯就改,與孩子坦誠溝通。
2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:
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之處,父母要去發現并鼓勵孩子。
允許孩子犯錯,指導他如何避免這一類錯誤,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3、做孩子的心靈按摩師:
在孩子受到委屈,心靈受傷的時候,給予孩子及時而溫情的撫慰,讓孩子重拾信心與勇氣。
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系,莫過于,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,亦師亦友。
▽
《傅雷家書》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父母的汗水與智慧,這是傅聰成長的養料。
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,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。
父母唯有不斷進取、自省,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喚醒孩子的心靈。
一個優秀的孩子,離不開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,注重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,比成才更重要。
以上5條教育鐵律,與大家共勉。
愿你我都能與孩子共同成長,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,照亮孩子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