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得管理時間的孩子,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,還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。
◐
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孩子,常常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。
因為他們覺得,要想把成績趕上來,必須利用課余時間「補課」。
但是,上學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,學校又會布置好多作業。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,哪來的時間去「補課」?
于是,有的孩子不得不壓縮睡覺的時間、壓縮吃飯的時間、壓縮休閑娛樂的時間。
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,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,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,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,但進步仍然十分有限。
這種情況該怎麼辦?
可以用一句話解釋: 「學習時間的長短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效率。」
學習時間也有「馬太效應」
一些成績差的孩子,總是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。
而成績好的孩子則不這麼覺得,每天放學后除了完成作業,還可以看點課外書,甚至小小休閑娛樂一下。
對于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績的孩子而言,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。
對于這種現象,我給它起了個名字,叫: 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。
馬太效應,是指強者越強、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。(名字來自于《圣經·馬太福音》中的一則寓言。)
學習好的孩子,看書做題很輕松,總是會剩下很多時間,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。
學習不好的孩子,看書做題都很痛苦,效率低下,每天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,根本擠不出時間來提高自己,只會越學越痛苦。
于是, 學習成績的「貧富差距」越拉越大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單靠擠時間是沒用的。
就像窮人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,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: 效率。
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,再怎麼擠也有限;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,提升空間很大。
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,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從哪里「摳」時間,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率。
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
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原則,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。
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,一定是懂得如何舍棄的人。
如果你的面前放著一大堆書,你應該如何閱讀?
最有效率的方法,就是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,讀完了再拿下一本,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,結果哪本都讀不好。
那麼,該選擇哪一本呢?答案很簡單: 最重要的那本。
對第二重要的那本,堅決不看。
當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,第二重要的,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。
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,實際上也就是在確保自己的時間一直被高效地利用。
如果孩子今天計劃要做五張試卷,語文、英語、數學、物理、化學各一張。那麼,孩子應該先做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。
即使做完一張之后,因為某些事耽擱了,另外四張沒做,已經做了的這一張試卷,對孩子的成績仍然是極有幫助的。
學會放棄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事
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,要放棄的東西,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。
更重要的是,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,但是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事。
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,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。
如果你孩子做完了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后,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后一道難題,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,因為它會給孩子加分。
但是,如果前面的題目做起來都很困難,那麼,去挑戰這樣的難題,不僅不會有結果,還會導致孩子減分。
因為這會讓孩子沒有時間去確保自己做對那些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。
要保證孩子的學習效率,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,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題能力。
所以,對于那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孩子來講,計劃別定得太緊張。
比如預計自己復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,那麼可以計劃用80分鐘。
讓時間寬裕一些,但盡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。
在一天結束的時候,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,可以給孩子很大的成就感,增強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。
這樣循序漸進,再慢慢提高標準,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時間。
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安排時間
「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」——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。
那麼,我們也可以說:「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。」
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,在每一個小時里面,我們周圍的環境、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,都會發生變化。
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,顯然是各不相同的。
我們不能簡單把24個小時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,然后往里填充內容,就管這叫「時間計劃」。
我們必須學會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。
面對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、理解、背誦的東西,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、精力比較充沛、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。
那些精力不太旺盛,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?
用來做題。
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,可以強迫孩子集中注意力,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,即使孩子精力不太充沛,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。
除了要擠時間學習
還要擠時間休息
要想把時間利用好,不能光學習,還要學會擠時間休息。
有很多孩子喜歡熬夜,因為夜里安靜,有利于學習。
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,上課老想打瞌睡,又怕被老師發現,睡得很不安穩,于是課沒有聽好,覺也沒有睡好,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。
其實,時間說長也長,說短也短。要浪費時間很容易,一晃就過去了;
要努力學習,時間也足夠長,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,長期如此肯定損害精神,得不償失。
學會執行
執行力是第一生產力
這是最重要的提醒,也是最重要的原則。
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,就跟學習需要預習和復習一樣。
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,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后進行檢查。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督促自己,持之以恒。
總之,說了那麼多關于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,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。
實際上,這可能是在時間管理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。
你只要拿出一支筆、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,但里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。
我們都知道,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,有的能得到100分,有的只能得0分。
所以,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,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。
時間管理也是一樣,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,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,然后認真執行,這才是真正的本事。
說了這麼多,無非是想向大家說明: 孩子之間拼的不是智商,而是時間管理!
最后,也請家長朋友們務必明白一點:
如果孩子看上去特別勤奮,甚至犧牲了一大把玩的時間,可成績還是有點不忍直視的時候,請不要先懷疑孩子的智商,一定要主動跟孩子溝通,看看孩子是不是在「時間管理」這個環節滯后了。
如果是,快快教孩子這些時間管理的方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