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媳有沒有義務照顧公公婆婆?
有人說「有」,有人說「沒有」。
事實上,不管答案是什麼,女人只要沒有失婚,就要分擔丈夫身上的義務。丈夫是有義務照顧父母的。
作為兒媳,到了中年的時候,公公婆婆就六七十歲了,開始需要人照顧了。
當公公婆婆住到自己家,或者兒媳去公公婆婆家的頻率提高了的時候,也就意味著婆媳的距離更近了,矛盾也因此升級。
一邊要工作,一邊要照顧孩子,一邊要管著老人的吃喝,送老人去就醫,其中的難度,可想而知。哪能沒有煩惱呢?
因而,兒媳要學會講條件,別把什麼困難,都放在自己身上。這不是推卸責任,而是建立家庭的規矩,讓孝道更加順暢一些。
01
第一個條件:公公婆婆不管年紀多大,都要愛干凈。
很多老人,帶著一種邋遢的樣子,住進了兒子家。
口口聲聲說:「我吃兒子的,兒媳管不著。」
經濟上的事情,兒子能管,開銷也不要兒媳操心。但是一家人的家務活,兒媳總得管一管。
作為公公婆婆,真要考慮到兒媳的難處。幫忙做家務,也許年紀大了,難以做到。 但是自身講究一些,還是可以的。
干凈的老人,才少讓兒媳皺眉頭,也體現了老人的好習慣。
洗把臉、勤換衣服、把垃圾倒進桶里、隨手沖洗馬桶等,這是老人應有的自覺,盡量別麻煩兒媳。
若是老人走不動了,非得麻煩兒媳,也要說句「謝謝」,體現心靈的干凈。
02
第二個條件:公公婆婆不要多嘴,花兒媳的錢,說兒媳的丑。
有的老人,一旦住進了兒子家,馬上和小區里的老太太、老大爺打成一片,然后開啟了嘮嗑模式。
東家長,西家短,什麼廢話都會冒出來,說得津津有味。
家里的丑事,也變成了談資。從親情的角度看,公公婆婆習慣性護短,說兒子如何好,女兒如何美,兒媳和女婿是外人,怎麼看都不順眼。
把兒媳的種種劣跡搬出來,讓小區里的人都知道,兒媳覺得無地自容,也會憤怒。
我的鄰居劉大爺,常常去麻將館,還說:「孫子不聽話,就是兒媳教養不好引起的。真的沒有想到,兒媳居然對教育一點都不重視。」
劉大爺的話,給兒媳貼了一個標簽——不重視教育。
兒媳再去麻將館,閑話就不絕于耳了。從而,兒媳和公公的矛盾,就爆發了。
俗話說:「家丑不可外揚。」
公公婆婆年紀大了,需要與人聊天,但是不要張口就來,多夸夸兒媳,是應該的。人無完人,兒媳也是普通人,還是自家人,何必苛求那麼多呢。
03
第三個條件:公公婆婆不要偏心,把財富留給「別人」,把養老的任務留給兒媳。
知乎上,網友「simple」描述了她和公公婆婆的關系。
她結婚之后,很長一段時間,住在公公婆婆家。
婆婆一開始,說:「我把你當閨女。」可事實上,婆婆把她當傭人。
她懷孕的時候,就被婆婆拉著去掰玉米,人也從拉玉米的板車上摔下來,還好有驚無險。
為了滋補身體,她買了很多雞蛋放在家里。但是婆婆煮了雞蛋湯,大部分都給了大外甥吃。
最氣人的是,婆婆把家里的錢財,慢慢轉移給了小姑子。
很明顯,婆婆的做法,引發了兒媳的種種不滿。
既要某個兒媳孝順,又不能把財產給兒媳或者兒子,平時的做法,婆婆也是偏向女兒,或者另外一個兒子、兒媳。
兒媳從公公婆婆家,什麼財富都沒有得到,但是養老的任務卻扛在了肩膀上,換成誰,都難以接受。畢竟,孝順是要付出勞動和時間的,也會耽誤小家庭的收入的,關鍵是心理不平衡。
雖然公公婆婆的錢財,不能滋養子女一輩子,但總能支撐一陣子,這是兒媳需要的。
在財富的分配上,向某個兒媳傾斜,并且需要兒媳養老,也就順理成章了。
04
第四個條件:公公婆婆還健康的時候,幫忙帶娃,讓兒媳多一些報恩的理由。
自古以來,我們信奉「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」的道理。
公公婆婆在五六十歲的時候,退休了,時間也充裕了,還很健康,但是對帶娃的事情,不聞不問。
也有的公公婆婆,幫女兒帶外孫,也不愿意幫忙帶孫子。
如果有幾個兄弟的家庭,公公婆婆也會偏心某個兒子,導致其他的兒子、兒媳受到冷落,一部分孫子被遺忘。
一開始,公公婆婆就應該和兒女們商議,自己以后如何養老。要在誰家養老,依靠誰,就多幫助誰,這是最好的安排。
若是兒女輪流照顧公公婆婆,那麼公公婆婆也是輪流照顧孫子、外孫,不能只管某一個孫子。
也可以達成一致意見,公公婆婆盡量照顧弱勢的家庭,體現好家風。雖然不公平,但是大家能夠理解和支持。
千萬不要,帶娃的事情撒手不管,孝順的事情強加于人。
05
上學時,化學老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。
要燃燒,就得具備三個條件:可燃物、著火點、助燃物。
很多的化學反應,都有附加條件,缺一不可。
以此類推,人與人的交流,也需要條件,并不是無條件地互動和幫忙。
只是人的感情是有彈性的,因而交際能夠上一點,下一點,但是不要突破人的忍受限度。
公公婆婆要明白,兒媳進了自己家門,就是自家人,若是被當成外人,那麼兒媳也會把公公婆婆當成外人。感情是雙向奔赴的。
最忌諱的是,公公婆婆身體很好的時候,非常強勢,導致兒媳處處被碾壓;當公公婆婆走不動的時候,才開始服軟,依靠兒媳。似乎,這是沒有遠見的做法,悔不當初。
記住,兒媳結婚是緣分,兒媳孝順的情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