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不要對孩子做這3件事,除非你希望他厭惡學習
2022/10/22

當父母的,最想解決什麼問題?

十有八九是關于孩子「不愛學習」的:

「打游戲勁頭十足,一到學習要麼犯困,要麼干別的去了!」

「那麼簡單的內容,教半天了,還是學不會!」

「每次跟我保證好好學習,但就是沒行動,上課溜號、作業拖延,多說兩句還跟我急!」

……

這些問題搞得父母心力交瘁,關鍵是我們自己干著急,孩子那兒一點兒改善的跡象都沒有,甚至還有「惡化」的趨勢。

衣食無憂、父母愛護、順風順水,只要專注學習就行,怎麼就做不到呢?

因為「不愛學習」的背后,另有隱情。

是誰在學習?

前兩天,朋友跟我講起了自家孩子,開口就是一副心如死灰的樣子:

「你說他小時候挺聰明的,唐詩聽三遍就會背,十以內加法教一遍就能自己做。

現在這是怎麼了啊?剛講完例題,變了個數就算錯了,稍微把題目變化一下,立馬說沒見過不會做。生字寫十遍還能寫錯,英語單詞剛讀完就不會讀了。

我這怕他成績落下,天天晚上跟著他一起學,先學比較難的,再學容易的。為了方便他理解題型,我都事先自己做一遍,歸納篩選好了再給他做,還給他準備了錯題本。

可人家就跟不是自己事兒一樣,我看著他就好好寫,不看著就溜號。成績完全取決于我抓學習緊不緊。

我是真沒辦法,你說這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呀?是不是從小得到太多了,就不愿意努力了?」

是呀,明明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,別人都急了,怎麼偏偏他不當一回事?

這涉及到一個問題:是誰在學習?

這個問題指向個體的自主性。

自主性,對孩子來說,即「我想通過自己做到」,于父母而言,即「讓孩子自己做主」。

學習是誰的事?

在我們的意識里,是孩子自己的事,但在實際生活中,卻又不知不覺成了父母的事。

回過頭來看看朋友的做法:

「先學比較難的,再學比較容易的」——給孩子定學習計劃;

「怕他成績落下,天天晚上跟著一起學」——監督孩子學習;

「事先歸納篩選好,再給做個錯題本。」——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好好學。

朋友什麼都替孩子想了,什麼都替孩子做了,也就看不到孩子真實的需求是什麼了。學習這件事,也就成了與孩子無關,她自己的事情了。

「反正我學什麼都是為了你,成績好也是你的功勞,我一點兒成就感和價值感都沒有,我何必去費心學習。」

就像尹建莉老師舉的例子:學習像搬磚,你愿意在監工的指令下,吃苦耐勞、拼盡全力地用雙手搬,還是愿意有人給你造一輛推車,甚至放上音樂輕松愉悅地搬?

答案不言自明。

很多父母說,我早就改了,幾乎不干涉孩子的學習,他怎麼還這樣,甚至學習更差了?

這里面大致存在兩個狀況。

一個是,雖然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權利,可在生活中把控著孩子的方方面面:

你吃飽了?再吃一口吧。

想出去踢球?會受傷的。

要出去跟同學玩?乖,外邊不安全。

想看XXX節目?播出時間那麼晚,明天該起不來了。

……

時間久了,孩子就明白,自己的愿望和需求,父母察覺不到,也不會滿足自己。

孩子的生命力受到壓制,自主性被剝奪,他仍舊無法在學習上自己做主,當然沒什麼改變了。

另一個是,孩子自主性的發展,一般是從他3歲左右的時候開始的,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構建自我的敏感期。

如果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被打壓,父母不允許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,他的自主性就很難發展起來。

孩子一路長大,低年級時問題還不大,到了高年級需要靠孩子通過主動觀察思考去學習了,父母才發現問題大了。

這時候,盯著孩子學,他得過且過;不盯著吧,也從沒見過孩子主動學習。

父母一旦放手,孩子成績反倒不如之前了。

是孩子不想好好學習嗎?

不是的,是他從小就沒有獲得過「自己做主」的權利,他不適應父母完全不管的狀況。

他需要經歷一個混亂期,才能真正學會如何「自己做主」。這需要時間,也需要父母的幫助。

所以,只「放手」,孩子并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,能夠真正看到孩子,讓孩子發展出穩定的自體感,他才會有好好學習的最初動力。

當孩子抗拒學習時

他到底在抗拒什麼?

那是不是說,孩子有了自主性,就會自發自覺熱愛學習了?

不一定。

如果父母發現,跟孩子重復說了很多次「學習是大事,你自己要努力」都沒用,孩子還很抗拒,那麼大機率不是孩子不理解你的意思,而是你和孩子的關系出了問題。

有個高中生曾在后台留言:

「我自己是個慢性子,現在的高中學習節奏比較快,我不太適應。

我爸瞞著我,偷偷給我找了個輔導班,等到上課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訴我,他說那邊的老師經驗豐富,肯定能幫我適應學習節奏,又說那個輔導班里的學生都很勤奮,肯定能帶動我好好學習。

我都聽懵了,怎麼到了我爸嘴里就成了我跟不上學習,不好好學習?

而且這事也沒跟我商量,他自己就定了。

我都上高中了,為什麼還要替我做決定,連知情權都沒有。我很生氣,輔導班去是去了,老師是挺好,但一想到我是被逼來的,就不想好好聽講。

我總覺得,我要是覺得老師好,爸爸就會認為他的決定是對的,以后更加干涉我了。

現在成績一般,我有點著急,但一想到我爸做的事,我就堅定了,我要做自己。」

《我們內心的沖突》這本書中說:「所有絕望的本質都是對無法成為自己而絕望。」

換句話說,每個人都有想成為自己的動力。

對孩子來說,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,如果父母不讓他們做自己,他們采取的方式往往是:跟父母對著干。

既然「上輔導班,盡快適應學校」是爸爸的意愿,那孩子就覺得「不好好聽講,不努力學習」才是做自己。

在父母看來,孩子是在抗拒學習,實則孩子是在抗拒父母的控制。

孩子可能看不清這一點,但是如果父母也看不清,一切就會陷入到死循環中:

成績下降→強制輔導→孩子憤怒→抗拒學習→毫無進步

這個結果,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。

那麼,父母該怎麼辦?

答案很簡單:用孩子能夠欣然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。

在「好好學習」這點上,其實父母和孩子沒有分歧,因為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強烈的變好意愿,只是他們在跟父母的溝通中,沒有感受到被愛、被肯定、被尊重,所以孩子便用對抗的方式,表達自己的不滿。

所以,父母越是強硬地講道理,孩子就越是想要反抗。

我們教育孩子,肯定是想讓他成為一個完整而幸福的人,而不是聽話照做的提線木偶。

當我們用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重塑親子關系時,孩子才會最大程度愿意聽取我們的建議。同時我們也會發現,之前一直僵持著的問題,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解決了。

是孩子不愛學習

還是父母不愛學習?

很多父母的疑惑在于,我是真的給了孩子愛與自由,也沒有干涉他的選擇,怎麼孩子還是不愛學習?

有位媽媽從小是學霸,一路讀到化學博士,在我們普通人看來,絕對是學習好到爆那種,結果她兒子從上學開始,成績就一塌糊涂,打開書就犯困,做幾道題就開小差。

是不會做嗎?經過她一段時間的觀察,她發現兒子很聰明,經常能夠舉一反三,但就是討厭學習。

為此媽媽想了不少方法耐心引導,但這些方法用在其他地方都管用,唯獨用在學習上都失敗了,發展到后來,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日益加深,母子倆的關系越來越緊繃。

這位媽媽感覺自己怎麼做都是錯的,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好。

她真的用錯方式了嗎?可能是,但更大的可能,是孩子察覺到了媽媽潛意識里隱藏的渴望。

這位媽媽小時候,被自己的媽媽嚴格要求,每天除了完成老師留的作業,還要寫一大堆媽媽給的課外習題,并且還要彈一個小時鋼琴。

她想出去跟小朋友們一起玩,需要提前一天跟媽媽「申請」,就這樣每次她出去玩,媽媽仍然會表現得特別不高興。

為了讓媽媽開心,她只能不出去玩,拼命學習,那個渴望自由自在玩耍、不用學習的小孩被她壓在心底,逐漸遺忘。

但是,渴望不會因為壓抑就消失,而是會以另一種方式出現,她把這部分被自己壓抑的需求投射給了孩子,孩子接納了她的投射,就成了那個不愛學習的孩子。

為什麼父母的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?

因為我們意識層面表達出的內容,跟潛意識里的需求差太多,且我們內心也期望著通過孩子來滿足這部分從未被滿足的渴望。

就如同蕭伯納所說:「我們的行為不是受經驗的影響,而是受期待的影響。」

寫在最后

讓我們回到最關心的問題上,孩子怎麼才能愛學習?

首先,孩子必定認為,學習是自己的事,而不是被父母強制、操控的事。

試想一下,如果我們工作時,領導在身后盯著,錯一個步驟,領導嘆口氣;業績不理想,領導吃不下飯;別人趕超你,領導一臉痛苦。

你還能好好工作嗎?

孩子也是如此,當學習被父母過度「關心」時,他的學習動力也就消失不見了。

其次,愛孩子,真正看見孩子,讓親子關系變得融洽。

每個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蓬勃的生命力,我們無需培養,只要持續澆灌愛與關注,他就會積極向上。

怎麼愛?

告訴孩子:「無論你成績是好是壞,無論你將來有何成就,無論你如何選擇你的人生,我都無條件地愛你、信任你、支持你。」

怎麼關注?

聆聽孩子的心聲,重視他的感受、情緒、想法,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。

最后,父母過好自己的人生,接納自己,對孩子言傳身教。

心理學家科胡特說:「父母是什麼人,比父母做什麼事更重要。」

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我成長上,自己的人生課題自己完成。那麼,孩子也能專注于「成為他自己」,不必肩負著本應父母自己承擔的責任。

想象一下,你的孩子面對復雜的題目,沒有怯弱,沒有投降,而是把自己學過的知識發揮到極致,最終解出了正確答案。

你是不是為他感到驕傲?他也一樣,因為你就是如此解決自己的困境的。

也許,有的父母會問,那我做到了,孩子還是不愛學習呢?

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:

「狹義的學習,是學習教科書里的那些東西,為了應付考試;廣義的學習,是學習任何東西。

一味地把人生看成競爭的戰場,是一個更大的誤區,它會剝奪一個人享受生活的能力。」

當一個孩子獲得足夠的愛、關注、尊重,生命的內在能量得以流動,由內而外散發著自信的光芒,他怎麼不會熱愛學習,熱愛萬事萬物呢?

精選推薦
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「人間精靈」,這部劇必看!
2023/11/04
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?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
2023/11/04
平成30年的廣告界,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
2023/11/04
9歲替父還債2千萬,25歲被丈夫背叛,負債6百萬,今終遇良人,網贊:否極泰來
2023/07/05
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!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,小兒子「混血臉」太像她
2023/07/05
小小彬「推掉巨額酬勞」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,10年後近照曝光,肉臉全消「成小鮮肉帥哥」網友直呼:認不出
2023/07/04
「身家過百億」20年不變「不老童顏」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,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,羨慕了!
2023/07/04
消失17年!八點檔女星嫁美國「45歲產下雙胞胎」 「甜曬三男人背影」頂金髮身材辣到爆
2023/07/04
賈靜雯與黃聖依罕「同框」!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,網友: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
2023/07/04
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,45歲終活出自己!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,鄰居都是名人,「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」網友:好想和你做鄰居
2023/07/04
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,趙雅芝僅排6名,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!
2023/07/04
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,私底下做人很低調,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,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,網友:基因好
2023/07/04
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,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,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:知性、靈動
2023/07/04
「恐龍哥」林偉亮,從型男變身方丈,身材高大六塊腹肌,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,出家11年容貌大變,網友:要學會放下
2023/07/04
「愛家好老公」人設大翻車!宥勝爆外遇2年,妻曾認「他過偽單身生活」 潰堤哭喊:為什麼又是我
2023/07/04
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,顏值「斷崖式」變化讓人認不出: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!
2023/07/04
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,禮服穿的凹凸有致,美得一點不像70后
2023/07/04
自以為很紅的他,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,卻無人捧場「賠千萬豪宅」
2023/07/04
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「沒不正常」: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
2023/07/04
黑人買網軍沒付錢?「臉書遭反攻洗版」網見1句話笑出來:實錘了
2023/07/04
文章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