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!這4種中國式禮貌誤區,很多家長都中了
2022/11/01

每位家長都想培養出有教養的好孩子,生怕別人說自己的孩子「沒家教」。

不少爸媽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、秀才藝,禮讓他人,等到大家點贊夸獎,卻立馬又說:「沒什麼,再表揚,孩子又要驕傲了!」

這不僅是親友聚會的必演曲目,也是很多人并不愉快的童年經歷。

中國是禮儀之邦,中國人格外重視教養培育。

但需警惕,這4種「中國式教養」,或許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。

過度謙讓:「你是姐姐,要讓著弟弟妹妹。」

前幾天看《少年說》,13歲的女生崔兢的故事,讓人心里堵得慌。

崔兢有個妹妹特別霸道,總是欺負她,但每次鬧矛盾,爸爸卻只會訓斥自己:「你是姐姐,怎麼能和妹妹計較!」

妹妹撒謊,爸爸無條件相信;妹妹打人,爸爸裝作看不見。久而久之,崔兢內心壓抑委屈,想通過節目組進行調解。

誰曾想,當崔兢訴說委屈時,爸爸卻嚴肅地質問:「你上學時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,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,你又比她大,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?」

話音剛落,崔兢再也忍不住,哇地一聲哭起來,喊道:「受委屈的是我,背黑鍋的是我,被輕視的還是我,憑什麼呢?就因為我大?」

直到節目播完,這位爸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!

又是一個「被逼讓梨」的故事。

殊不知,家長一味護短,受傷的可不止家里的「老大」,那些被偏袒慣了的「弟弟妹妹」,也會深受其害。

微博話題#大的就該讓小的嗎#,有個網友,分享了自己的經歷。

她是家里的「老小」,不管做什麼,爸媽都讓哥哥姐姐讓著自己。

起初,她很得意,覺得有爸媽寵著,自己就是全世界最牛的人。

她越來越自以為是,結果哥哥姐姐有意躲著自己,周圍的同齡人也不愿和自己交朋友。

等長大后步入職場,更是栽了不少跟頭,吃了不少虧。

她終于意識到,除了爸媽,沒人愿意無條件庇護自己。

謙讓是好質量,只是沒有原則地過度謙讓,會給孩子極大的誤導。

《奇葩說》主力辯手陳銘的一句話,說得好:

「孔融讓梨的前提是,梨先遞到孔融的手里。如果一開始這個梨,都沒有遞到孔融手里,直接說你的梨大,直接給到別人,那孔融也不一定開心。」

換言之,讓與不讓,應是孩子心甘情愿做出的選擇,而非大人們道德綁架下的逼迫。

古訓里的「兄友弟恭,尊老愛幼」,目的是為了人們在家庭中,建立良性互動。

可一旦父母橫加干預,這種互動,就可能衍化為傷害。

替孩子謙虛:「沒有沒有,他平常可調皮了。」

中秋節回老家,去表姐那兒吃了個飯。

席間,表姐拿出兒子小帥的一幅油畫讓大家賞鑒,我不由得感慨:「沒想到,小帥剛讀國中,就能畫得這麼好!」

小帥聽到有人表揚,立馬來了興致,正打算和我聊聊這畫,沒想到表姐立馬打斷,說:「別夸他,我這兒子,一聽好話就驕傲。」

聽媽媽這麼說,小帥像撒了氣的皮球,垂頭喪氣地回屋了。

我心里暗暗感傷,逢年過節總有這種對話煞風景。

謙虛的確是美德,可忽視孩子自尊心與實際情況的禮節性謙虛,卻是澆在孩子頭上的一盆冷水,能瞬間擊碎孩子脆弱的自信心。

孩子不像大人這般復雜,他們的世界黑白分明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。

當孩子聽到父母替自己謙虛,不會覺得這是教養的表現,只會認定自己就是不值得夸贊。

心理學家威廉·杰姆士曾說: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與贊美。

尤其是孩子,在尚未形成獨立的自我評價時,外界的反饋,就是他們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。

作家三毛,在《送你一匹馬》中,講過自己的故事。

從小到大,無論她發表多優秀的作品,父親都從不認可,甚至在外人面前,也總是說:「寫得不好,還需要再努力。」

1983年,三毛在《聯合報》發了篇《朝陽為誰升起》,好評如潮,沒想到這次父親竟一反常態,向眾親友夸起了她。

沒想到,父親這個小小的舉動,讓三毛震動不已,她哭著說:

「等你這一句話,等了一生一世,只等你——我的父親,親口說出來,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里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。」

原來,父母等待孩子成才時,孩子卻在等待父母的一句肯定。

如果你的孩子配得上一句表揚,那就別再替孩子謙虛,大大方方地給予肯定和認可。

這一點,對家長來說一點也不難,但在孩子心里,卻彌足珍貴。

逼孩子打招呼:「快叫阿姨,別沒禮貌。」

「不打招呼=沒有禮貌」,想必是不少家長信奉的社交規則。

電梯里遇到鄰居,父母催促孩子「快叫叔叔阿姨」;路上偶遇長輩,父母又忙把孩子推到前面,說:「叫奶奶,別沒禮貌」。

這時,靦腆的小孩子會往父母身后躲,而年齡稍大的小伙子則尷尬地嘀咕一聲。

見孩子扭扭捏捏,家長忍不住嗔怒道:「叫人都不敢,將來怎麼在社會上混?」

是啊,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,我們總想提前讓孩子掌握成年人的社交方式。

可是,這世界上,本就有人「自來熟」,有人很內向。

知乎上,網友@內向的騎士,曾講過:

他性格內向,小時候總因為不叫人被父母批評,可在父母一次次逼迫下,他終究沒成為一個外向的人。

成年后,他發現內向的人也有自己的活法,非但沒有像父母說的那樣被孤立,反而有了不少性情相投的朋友;工作上,也因為踏實、靠譜,備受領導青睞。

每個孩子性格不同,你不能讓一個活潑多動的孩子時刻保持安靜,同樣不能逼一個內向靦腆的人成為「人來瘋」。

暢銷書《內向性格的競爭力》中有項調查指出:

不論性別,全球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人都是偏內向的,作者蘇珊·凱恩進一步解釋說:「生活中,外向者往往被人們看做學習的榜樣,可內向者也可以很棒。」

我并不是說內向的孩子,就該見人不打招呼。

我只想表達,在「叫不叫人」這件事情上,應在考慮孩子性格的基礎上,采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。

比如,當你的孩子太害羞,你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問好。

「孩子,這是隔壁家的奶奶,奶奶早上好」;

「兒子,這是媽媽最好的朋友,我們一起打個招呼吧。」

也許一開始,孩子仍會有點笨拙,有點露怯,但父母們不要著急,對自己說「讓他慢慢來吧,相信他搞得定!」

畢竟,那些不善于「叫人」的孩子,總能找到他們與世界交流的方式。

強裝大度:「快說沒關系。」

平常,跟身邊的老母親們聊天,經常聽到一些育兒方面的困惑。

她們經常聽孩子說:

我跟某某某今天干了一架,因為他把我的電話手表弄壞了。我們班同學說我壞話,氣得我把作業扔到了她臉上!媽媽,我不想去幼兒園,其他小朋友總喜歡搶我的玩具。

原來,孩子們的世界也不太平,充滿了紛爭與矛盾。

每當這時,你會怎麼做?

估計不少家長選擇息事寧人,有的寬慰孩子說:「都是小事,沒必要計較」;有的叮囑孩子說:「記得說沒關系,別搞僵了,和同學們不好相處」。

我們生怕孩子不合群,被孤立,總試圖單方面地勸孩子大度、隱忍、退讓。

可是,我們眼中的「小事」,在孩子那里或許就是過不去的「大事」。

你現在教孩子放棄對自身的維護,那他步入社會后,難道對屬于自己的利益,也要讓給別人?對自己遭受的傷害,也說沒關系嗎?

說到這里,有些家長不免疑惑:難道要鼓勵孩子去打去搶,萬一激化矛盾怎麼辦?

其實,我們只要引導孩子處理好兩個關系——「與自己的關系」、「與他人的關系」,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。

① 「與自己的關系」:教會孩子溫和且堅定地表達自我,鼓勵他們敢于拒絕。并告訴孩子,拒絕,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時常迷茫、困惑,所以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內心,什麼是想要的,什麼難以接受;只要孩子看清自己,就能分辨出接納什麼,拒絕什麼。

② 「與他人的關系」:學會向外界求助,比如老師、同學。當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,就要建議他借助外力,幫自己爭取。
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圈,總有走出家門的一天。很多時候,孩子遇到的困惑,父母是無法干涉的,這就需要引導孩子向外救助。

最后,還要明確地告訴孩子,受歡迎很好,但不要為了取悅所有人而委屈了自己。

心理學中,有個「重要他人」的概念。

對孩子而言,父母就是人生中,第一個「重要他人」

換句話說,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扮演著重要角色,父母的引導,足以決定的孩子未來。

我們希望把孩子培養地足夠有教養,但凡事有度,太有教養,往往受傷的是自己。

不少8090后父母在「中國式教養」中長大,沒有人比我們更懂那種「道德綁架」的壓抑。

那就別再給我們的下一代,強行扣上「教養」的緊箍咒。

好的父母,不會放縱孩子不管,也不會用過度的禮貌與謙讓,限制孩子。

愿我們教導孩子的同時,也能為孩子「撐腰」,讓孩子成為有教養又不好惹的人。

與家長們共勉。

精選推薦
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「人間精靈」,這部劇必看!
2023/11/04
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?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
2023/11/04
平成30年的廣告界,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
2023/11/04
9歲替父還債2千萬,25歲被丈夫背叛,負債6百萬,今終遇良人,網贊:否極泰來
2023/07/05
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!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,小兒子「混血臉」太像她
2023/07/05
小小彬「推掉巨額酬勞」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,10年後近照曝光,肉臉全消「成小鮮肉帥哥」網友直呼:認不出
2023/07/04
「身家過百億」20年不變「不老童顏」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,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,羨慕了!
2023/07/04
消失17年!八點檔女星嫁美國「45歲產下雙胞胎」 「甜曬三男人背影」頂金髮身材辣到爆
2023/07/04
賈靜雯與黃聖依罕「同框」!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,網友: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
2023/07/04
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,45歲終活出自己!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,鄰居都是名人,「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」網友:好想和你做鄰居
2023/07/04
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,趙雅芝僅排6名,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!
2023/07/04
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,私底下做人很低調,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,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,網友:基因好
2023/07/04
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,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,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:知性、靈動
2023/07/04
「恐龍哥」林偉亮,從型男變身方丈,身材高大六塊腹肌,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,出家11年容貌大變,網友:要學會放下
2023/07/04
「愛家好老公」人設大翻車!宥勝爆外遇2年,妻曾認「他過偽單身生活」 潰堤哭喊:為什麼又是我
2023/07/04
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,顏值「斷崖式」變化讓人認不出: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!
2023/07/04
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,禮服穿的凹凸有致,美得一點不像70后
2023/07/04
自以為很紅的他,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,卻無人捧場「賠千萬豪宅」
2023/07/04
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「沒不正常」: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
2023/07/04
黑人買網軍沒付錢?「臉書遭反攻洗版」網見1句話笑出來:實錘了
2023/07/04
文章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