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:從小到大都沒有零花錢是什麼體驗?
有人說:「我從小就生活在‘別人有我沒有’的狀態中,長大后非常自卑。」
有人:「在大人的眼中,零花錢等同于亂花錢,所以,我只能靠省錢和撒謊。」
還有人說:
「長大后,我的金錢觀崩塌。
我現在整個人對錢很敏感,很計較,也很累,對家人也是,沒有安全感,不信任他們。
如果他們對我好,我會覺得很偽善。」
如今,越來越多的家長懂得應該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,把錢留給他們。
但與此同時,卻很少有家長能夠把健康的金錢觀教給孩子。
他們覺得,孩子還小,要什麼零花錢?
想要買什麼,和家長說就行了,要是養成亂花錢的壞毛病,可就得不償失了。
其實,對孩子來說,零花錢不僅代表著他們現在的幸福與快樂,更影響著孩子未來能夠走多遠、飛多高。
小時候很羨慕那些兜里有錢的孩子,覺得他們好幸福。
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,看到自己喜歡的卡片和糖果,他們總是會從兜里掏出幾個硬幣,硬氣地一拍,然后挺起瘦小的胸脯:
「給我來根冰棍,帶巧克力的那種。」
看著他滿足地吃著冰棍,眼里散發著快樂的光芒,周圍的孩子,齊齊地羨慕了。
在年幼的孩子眼中,那個走起路來,兜里的零錢咣當帶響的孩子,真的太幸福了。
他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,可以收獲其他小朋友的崇拜,還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孩子。
都說錢可以給人帶來安心和底氣,對于孩子來說,也是一樣。
孩子的圈子雖小,也同樣會遇到很多需要處理的事情和關系。
有錢,才會讓孩子活得放松有底氣。
就像電視劇《少年派》中,林妙妙找媽媽要零花錢時說的:
「小孩子也需要錢壓兜啊,這樣身板才能直起來。
我缺的,是選擇的快樂和自由。」
梅琳達·蓋茨在一次采訪中也談到,如果孩子變得非常小氣,那一定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可以支配的金錢。
孩子們渴望擁有的,并不是金錢本身,而是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美食和玩具的那份喜悅感,是能自己掌控人生的成就感,是能夠有「大財富」的滿足感。
《自由的孩子最自覺》中說:讓孩子內心擁有豐足感,他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,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金錢觀。
小小的一份零花錢中,藏著的,是孩子的幸福和安心,折射的,是他們內心豐盈的滿足感和安全感。
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體系,唯有全面、平衡、多角度地教育,方能為孩子的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但很遺憾,在當下,不少家長重智商輕財商,他們總是認為,過早談錢對孩子不好,等他們長大些,自然就懂了。
這樣的認知,未免有些偏頗。
哈佛教授將財商、智商和情商,并列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質。
給孩子零花錢,不僅是讓他們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,更是教會孩子如何獲得錢、使用錢、分配錢,如何平衡金錢和欲望的關系。
這個意義,要遠遠高于金錢本身。
2018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,一名年僅8歲的小姑娘達芙妮「一問成名」。
她問:為什麼很多投資已經偏離了你們早期輕資產投資的理念?
巴菲特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,然后誠實地回答:你這次真的問倒我了。
在很多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,無憂無慮地吃著零食,看著動畫片的時候,這個面容稚嫩的小姑娘竟然已經站在上了巔峰,成為了公司的股東。
她的成就就來自于小時候家長給她的財商教育。
她5歲時開始閱讀巴菲特的傳記,并在公園擺攤賣檸檬水,賺取零花錢。
從小給孩子進行金錢教育,讓他們明白獲得與失去的意義,懂得如何做出性價比做高的選擇,這樣的孩子,未來也一定不會差。
有錢、懂錢、賺錢,這個過程,也是孩子守正用奇、高度自律、遵守規則,擴充視野的過程。
這個過程,既是時間的打磨,也是能力的積累,更是未來的鋪墊。
有些家長會擔心,孩子小,有了零花錢后,會不會亂花呢?
澳洲的一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。
她讓14歲的女兒奧利維亞打理家庭財務,并答應女兒,如果這個月有結余,她就可以自由支配。
開心不已的女兒于是很認真地開始了她的理財工作。
她首先認真分析了家庭的消費結構,縮減了很多不合理的支出,還優化了不少生活習慣,如節約用水、白天關燈等。
教會孩子認識錢、使用錢,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其中,蘊含著家長的大智慧。
1、什麼時候給?
曾經在一次采訪中,有記者問巴菲特:「你覺得父母在孩子幾歲時就可以和他們談論金錢和投資?」
他回答:「越早越好。」
美國麥迪遜大學經過研究發現,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敏感性,而小學期間則是進行金錢教育的最佳時機。
☆3-5歲:教會孩子明白錢的含義。
☆6-7歲:通過少量的零花錢培養孩子的購買力。
☆8-9歲:讓孩子懂得如何正確花錢和存錢。
2、給多少?
至于零花錢具體的金額,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家庭的實際需求而定。
年紀小的孩子,少給一些,比如十元,年紀大一些的孩子,則可以適當增加。
但有三點要注意:
☆要和孩子商量好零花錢的金額和頻度,不要給得過多過頻。
☆家長要主動給,讓零花錢成為一件開心的事。
☆要堅持原則,不能透支,遇有特殊情況,則需特別對待。
3、怎麼用?
孩子有了零花錢后,引導他們正確使用是關鍵。
這個過程中,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。
同樣,三個方面需注意:
☆尊重孩子對于金錢的自主權,不要過多干涉,讓孩子自己做主。
☆給孩子試錯的機會,不要批評,而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麼錯。
☆教會孩子區分「想要」和「必要」,學會平衡金錢和欲望的關系。
《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》一書將孩子金錢意識的發展分為六個層次:
第一層,沒有金錢意識,認為金錢是一種玩具。
第二層,朦朧的金錢意識,只知道可以用它換東西。
第三層,簡單的金錢意識,會用金錢來買東西。
第四層,復雜的金錢意識,認識到錢的多種交換功能。
第五層,全面的金錢意識,認識到金錢的物質功能、精神功能、社會功能。
第六層,創新的金錢意識,意識到金錢是可以越變越多的。
從孩童時開始,金錢意識會伴隨著他們成長的每一天。
其實,給孩子零花錢的本質,就是讓孩子能夠正確對待「得到」與「失去」。
只有那些手里有零花錢,心里有理財觀的孩子,才會安心、踏實而快樂。
愿我們的孩子:
沒錢的時候,不自卑,努力掙錢;
有錢的時候,不亂花,努力存錢;
富裕的時候,不自滿,努力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