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
01
昨天,一位媽媽找到我,說被孩子大學聯考志愿的事情氣到進醫院,覺得孩子真是越大越不懂事。
說完后無奈地嘆了口氣。
原來,孩子大學聯考考得一般,勉勉強強只能上個三本大學,夫妻兩的想法是復讀一年,再拼一把看看,因為這成績也上不了什麼好大學。
前兩天,媽媽好心好意地問兒子怎麼打算,要不要自己幫著給給意見什麼的。
結果孩子脫口就來一句:「不用你管,說了你也不明白。」
頓時她心里挺不是滋味,關鍵是和他爸也這樣說話,別提有多氣人了,他爸爸這種熱天氣東奔西走打聽,就是為了他。
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復讀的學校吧,回家興沖沖地和他說,結果他一邊打著游戲一邊漫不經心地說:「我不想讀書了,真沒意思。」
夫妻兩就都傻眼了,然后找到了我。
其實,很多家長在和青春期甚至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時,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,孩子不愿意講話,開口講了吧又很扎心,經常就是和你反著來,不管怎麼順著他的意,他總和你反著來。
他們到底在想什麼,這是很多父母都想搞清楚的一個問題。
孩子還小時,小小的腦袋里藏著各種奇怪的想法,雖然每次說出的話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,但好歹還會聽。
稍微大了些時,話就越來越少,擔心孩子的父母就開始提心吊膽了,在想孩子到底咋啦,孩子成績一差,父母就更慌了。
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問題,根本原因在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事情,總是忍不住操心;而孩子也不信任父母,所以父母下達的指令,孩子并不想服從。
前兩天在觀看興智名師北辰老師的直播時,他提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:
我們生活居住的地方有門的存在,門的作用其實就是告訴你的要給孩子留出適當的空間,而孩子的心門更是我們要關注的地方,當你越界時,孩子的門就會越來越緊閉著。
在暑假過半的假期生活和平常生活中,父母有做到讓孩子打開心門嗎?
PART
02
界限感很重要
想讓孩子愿意和你交流,首先就是需要孩子信任我們,覺得值得把這個秘密說給我們聽,而最忌諱的一點就是越界了。
不比我們那個年代,現在的孩子更需要獨立空間和隱私,但很多父母往往背道而馳。
有些愛孩子心切的家長,發現孩子有不對的端倪后,開始在各種蛛絲馬跡中找原因。
比如偷看手機聊了些什麼;看看孩子日記本寫了些什麼;再從孩子同學那里打聽一些;甚至有父母在孩子房間里安裝攝像頭監控孩子.....毫無隱私而言。
不管哪種途徑,或許我們出于「好意」,想關心孩子,想了解孩子,但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冒犯,尤其是孩子越大,他們會越排斥這件事,而且這樣做只會導致孩子對我們更沒有信任。
我們只是他的父母,是一個同行的伙伴,不是他們的掌控者,所以我們要牢記,要有清晰明確的界限,不要輕易越界。
PART
03
成為共享秘密的「團伙」
很多家長和我說過:
我家孩子老是夜不歸宿,天天不曉得跑哪去了;
我家只有吃飯時才像一家人,不吃飯就不出房間;
我要三求四請才能把孩子請出房間吃飯,太難了。
總是摔門而出的孩子,不止對你沒有信任感,對家庭也是如此。
這個本應該是溫暖和友好的空間,成為他最不想踏入的地方。
所以總是吃飯時孩子才從房間出來,別的時候一概不出;在外面玩到膩了才回來;被你催得煩了才回應你一句。
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父母,我們要及時做出調整,才能改變這一切。
想讓孩子對你產生信任,至少要表明我們和你是一伙的,可以一起分享喜怒哀樂,可以成為你秘密的保守者。
第一步,試著聽聽孩子說的話。
第二步,尊重并重視他現在所做的一切。
第三步,試著給出有價值感的建議。
這三步是開始,成為團伙的開始,后面就需要父母用耐心和細心去關注孩子。
記得一位朋友說過他的育兒觀,挺認可的:
「我們從不用長輩的身份,強迫孩子做任何事情,而是讓孩子在尊重和寬容中,學會主動承擔責任、自我約束。」
PART
04
做個誠實的人
這幾天老三在家看《家有兒女》,每天要看入迷了。
昨天閑著沒事就陪他看了幾集,有一集是說,夏東海(劇中的爸爸)公司為了宣傳他的作品,想通過包裝他的履歷來吸引眼球,讓他在采訪中謊稱自己曾拒絕過大牌好萊塢導演的邀請。
本來是一件沒有的事,卻要無中生有,夏東海過不去那道坎拒絕了。他說自己經常教育孩子要誠實、老實,現在胡說八道,以后怎麼教育孩子呢。
聽完爸爸一番話的夏雪和劉星,紛紛站出來說:「爸爸,我們支持你,我們為你驕傲!」
看到這,作為一個母親,我也被感動了。
雖然這個品質人人都知道很重要,但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。
興智傳承的理念一直「父母對了,孩子就對了」。
我們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眼里就是金科玉律,無形中會帶動影響他們的想法、觀念。
只有父母做好自身,孩子才會更好。
所以孩子出現問題不要緊張、驚慌,找出問題,努力解決才是一條正確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