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,是一場大風浪,也是一次大考驗。
有一批人會因此倒下,也有一批人也會順勢站起來。
當疫情過去,生活走向正軌,擁有以下4個特質的人,會很容易脫穎而出。
無規矩不成方圓。
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下,遵守規矩更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。
清楚自己的處境,明白當下的現狀,知道什麼能做,什麼不能做。
不越雷池,不亂章法,既是對他人負責,也是對自己負責。
低風險時,出門一定戴好口罩,不聚集不扎堆,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。
高風險時,聽從指揮自覺隔離,不懈怠不疏忽,筑起抗疫的銅墻鐵壁。
這不是膽小怯弱,而是知進退,明得失,懂取舍,識大體,有敬畏。
但總有些人,為了圖自己方便,心存僥幸不守規矩。
比如不戴口罩我行我素,四處閑逛;還妄想瞞天過海,謊報活動軌跡;甚至唯恐天下不亂,制造散播各種謠言;更有甚者,不服從交通管制,企圖硬闖關卡......
而這些不守規矩的人,必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。
王陽明曾說:「能克己,方能成己。
」
一個人只有約束好自己,遵守規矩,才能成就自己。
規矩,是原則,是自律,是人品。
無論身份地位,無論才能學識,只有守住規矩,才能守住人生,為自己贏得尊重和認可。
疫情爆發至今,我們經歷了一重又一重的難關。
身體不適、物資不足、工作不順,再加上各類消息鋪天蓋地。
更進一步引起了情緒上的各種應激反應。
而情緒,本身也是災難的一部分。
情緒不穩定的人,焦慮無處安放,恐懼無處釋放,最終被災難吞噬。
比如在家頻繁刷手機,越看越沮喪憤怒;整天坐立難安,靜不下心來,做不了事.......
但情緒穩定的人,態度積極,思路清晰,安定有序地活在當下,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就像,毅然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,在方艙醫院讀書的年輕人,隔離在家努力備考的學生,積極轉發求助信息的好心人......
拿破侖說:「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,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。」
一個人情緒穩定的背后,是靠譜的能力,也是博大的格局。
穩定情緒,做最壞的打算,做最足準備的人,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,收獲最好的結果。
反反復復的疫情,把很多人逼到了荒年。
有的人逃過了生命危險,轉過頭卻又要面臨生存危機。
行業受到沖擊,收入大幅縮水,貸款無以為繼,生活水深火熱。
但每一場危機,同時也潛藏著機遇和提升。
如《周易》中說:「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」
人的潛力是無限的,想要破除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,必須打破思維的墻。
拋棄陳舊的思考方式,勇于跳出原有格局的人,才能化弊為利,把困境變成機遇。
就像旅游社開發就近游、研學游新業務,銷售地方特產創收;餐飲業開始轉行做直播,分享美食傳授做飯技巧;創業者轉換商業模式和運營計劃,從線下到線上,從門店到電商......
雖然不能高枕無憂,但思考比焦慮多,行動比想法多,就能活下去,往前走。
水隨行而方圓,人隨勢而變通。
面對坎坷,不要怨天尤人,更不必灰心喪氣,死守一盤爛棋。
改變思維,更新認知,才有可能峰回路轉,逆風翻盤,打開新局面。
善良是什麼?
是自己深陷泥濘,也要向世界散發微光。
是自己身處低谷,也依舊記得為人著想。
善良,是感同身受的關懷,是舍己為人的救援,是守望相助的恩情。
有人說,疫情是一面照妖鏡,自私和善良都會原形畢露。
但哪怕人人皆有私心,善良永不缺席。
就如這次上海疫情中:
各地各大醫院紛紛派遣醫護人員援助上海;
很多好心人在網絡上收集轉發各種求助信息;
還有村民自發組織免費給被封在高速上的司機們提供食物......
人們用善良喚醒善良,溫暖傳遞溫暖,堅強鼓舞堅強,生命點燃生命。
疫情猝不及防,但善良和愛,就是我們守護和突圍的力量。
而善良的人從不吃虧,這是因果定律,也是社會運行的潛規則。
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,你內心的善良,最后成全的都是你自己。
心懷善念,常行善事,就是在給自己積福緣、攢福報。
丘吉爾曾說:「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。」
疫情終會過去,那些打不到我們的,終將使我們更強大。
遵守規矩,穩定情緒,改變思維,內心善良,你也能從困境中脫穎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