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終生幸福而且不為金錢問題所擾,就應在他們幼年時開始培養他們的理財觀念。
財商的概念在當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,但許多家長對于「財」本身,還停留在省錢和賺錢的維度,沒有意識到財商背后真正重要的內涵。
學會賺錢省錢,當然是財商培養中的一部分,但也是最為皮毛的部分。
財商教育真正的意義,其實是在于幫助孩子 學會用有限的資源去創造最大的幸福感,理財不過是獲取幸福的手段之一。
當我們開始幫助孩子培養財商,其實是在幫助孩子去靠近一段更加幸福的生活,讓他們對自己、對社會都產生更大的效益。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幫孩子去實現這樣的目標呢?
尊重子女是獨立的個體
人們對金錢的態度、獲取金錢和管理金錢的能力,對于人們生活的富足、幸福程度影響越來越大。
什麼是財商?所謂 財商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,也就是一個人與財富打交道的能力。
讓孩子能花自己的錢、辦自己的事,一定是所有財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。
這個尊重子女獨立性的意識,我們要從孩子出生起開始慢慢培養。對于財商相關的內容來說, 在處理子女的零花錢問題上,可以采用定期定量的方式,然后讓孩子嘗試自己做計劃,自己決定怎麼花。我們還可以給孩子 安排好一個獨立的賬戶。
給孩子自己可以支配的錢,買和不買的決定權交給孩子,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。他想要的東西可以自己決定,而不用通過和父母談判和耍賴,通過哭鬧來獲得想要的東西,更進一步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額是固定的時候,他們就學會了學會選擇和取舍。
孩子財商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家長起到引導與監督的作用,并適時傳授給他們一些理財方法。
當孩子們掌握一定的財富處理能力后,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慢慢 接管自己的生活,獲得自行管理的權限。這樣我們的孩子在相當早的一個時期,就能獲得自己生活上的獨立性,體現出對于自己的尊重。
以「財」為線索去獲得人性上的塑造
錢財本身是冰冷的,但我們能通過冰冷的錢財去幫助孩子獲得一些人性上的塑造。
比方說我們可以幫忙組織一場 義賣活動,讓孩子們去擔任攤位的工作人員,去提供志愿服務,并在義賣之后獲得的收入當中,去進行再次的分配,去 拿自己獲得的錢財獲得與人為善的本領。
除此之外,孩子們還能在節假日去體驗賣花,去 在勞動中獲得回報,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去 獲得勇敢、交流力等社會需要的人性。
以「財」為線索,能夠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維度的社會體驗,這些體驗對孩子產生的人性塑造,才是最重要的財富。
精明是一種趨利避害的生存本領
有些家長對于財商還存在的一個誤解,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對于錢財過分精明,大事小事都可能涉及到談錢的過程。
但其實財商的教育,往往能培養起孩子讓自己獲得更好的一種本能,會激發他們選擇最有利的方法的本能。這一點對于孩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。
因為只有孩子通過財商教育去思考自己怎樣能過得更好,他們在未來復雜的競爭環境中,才能做出保護自己的決策,由此免受一些不必要的損害。這種意識并不是和與人為樂相矛盾的,而是在 鼓勵孩子在保護好自己的基礎上,去更好地對社會產生價值。
所以,我們應該去教會孩子進行財商學習,學會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,避免他們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,受到過于沉痛的傷害。
財商教育看似一個很宏偉的目標,但其實它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珍惜每一滴水源、懂得用勞動換取報酬、有自己的小積蓄等,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生活小事其實都是財商培養的范疇。家長們不要忌諱給孩子談金錢,而是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。
北京師范大學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一位教授認為:孩子金錢觀的萌芽期是在6歲以前,形成期是在6~12歲,12~18歲是發展期。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終生幸福而且不為金錢問題所擾,就應在他們幼年時開始培養他們的理財觀念。
財商教育是一種長期的教育投資,可能在孩子小時候,家長們會覺得給孩子付出的這些精力,顯得有些繁瑣或者沒有及時的反饋,但是在長期來看,這條「獨特」的培養之路,能幫我們的孩子去認識到更多維度的生活樂趣。
無論是拿自己的錢去實現自己的夢想,還是熱心公益凈化心靈,抑或是在保護自己的基礎上養成協作的本領,都是孩子人性中值得去培養的、特別美的層面。
而這樣的教育成果,只需要家長稍微重視財商教育,并從當下開始思考如何給孩子更好的財商培養,慢慢地,孩子們就能在性格上表現出令周圍的人們驚艷的特質,這種特質也將幫助他們,去贏得更好的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