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父母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出人頭地。
而最好的方式,就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,可以擁有選擇權。
那麼,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,擁有優異的學習成績呢?
其實,孩子是否熱愛學習,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。
高情商父母做好以下這幾件事,很大程度上能讓孩子愛上學習!
1、懂得好好說話
老話說,打是親,罵是愛。
父母對孩子的「不好」,其實都是充滿了愛意的表現。
為什麼現在總是提倡鼓勵教育比挫折教育多?就是因為孩子在家庭教育中,更需要愛的教育。
愛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言語表達。
家庭對孩子的教育,都是從父母「好好說話」開始的。
因此在學習上,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,多跟孩子好好溝通。
孩子想看什麼?想學什麼?遇到了哪些問題?這都很重要。
只有孩子得到父母平等的交流,他們才會愿意聽你的話,而不是在你嚴厲的重壓下去學習。
記住,人都有逆反心理的,無論大人還是孩子。
正確的鼓勵,孩子的積極性就會越高,就會主動去學習。
2、不拿孩子做比較
很多父母愛拿孩子做比較,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家的孩子一個奮斗和努力的目標,激發孩子更大的潛力。
其實,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。
這樣做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,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,甚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。
有位思想大師曾說:「玫瑰就是玫瑰,蓮花就是蓮花,只用去看,不要比較。」
作為父母,切忌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較。
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,每一個孩子也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。
因此,孩子出了問題或是學習成績差,應從孩子實際的基礎出發,尋找原因與差距,而不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。
如果非要比,那就讓孩子跟自己比,今天跟昨天比。
3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
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總是上不去?為什麼孩子不主動學習?
你有沒有想過,或許是孩子習慣的問題。
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:「播下一個行動,收獲一種習慣;播下一種習慣,收獲一種性格;播下一種性格,收獲一種命運。」
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:「積千累萬,不如養個好習慣。」
對于家長來說,一定要先給抓好習慣,再談成績。
要知道,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,是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根本途徑。
課前預習、課后復習、獨立完成作業、整理錯題本、上課認真聽講、制定學習計劃……
良好的學習習慣,能讓孩子主動學習、熱愛學習,從而事半功倍。
4、幫孩子樹立自信心
有項研究表明,現在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因素有很多,學習自信心不足是一個重要因素。
孩子不愛學習,那麼就要多鼓勵孩子,讓孩子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。
首先,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,幫孩子設立一個簡單的目標。
其次,設定目標時,可以從小目標開始,下次比這次考試提高2分或2名即可。
然后,當孩子做出好的表現的時候,要及時表揚他。
最后,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,有同理心,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只在乎成績,而不關心他本人。
讓孩子愛學習,先給他信心。
自信心作為一項非智力因素,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,它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起來的。
5、以身作則很重要
不少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嘮叨學習的重要性,逼孩子努力學習。
而自己呢?自己卻是整天玩手機、電腦不離手。
自己都不努力,不學習,憑什麼讓孩子努力學習呢?
要知道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。
父母是什麼樣,孩子就是什麼樣。
有句話說得好:真正的教育,就是拼爹媽。
為人父母,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牢記,身教永遠重于言傳。
想要孩子愛上學習,父母首先得做個讀書人。
在孩子學習的時候,不妨放下手機,拿起書本靜靜地看。
6、家長和老師要配合
我們都知道,很多時候一個孩子喜歡這門課的老師,就會喜歡這門課,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,課堂效率就高,知識就掌握得牢,成績就越好。
而學習成績越好,孩子就越會主動學習。
反之,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,不尊重老師,通常就會連帶著討厭那門學科,就不會主動學習。
因此,家長要引導孩子尊重老師,提高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分。
所以,家長要配合老師的工作,對老師多一份支持、多一份包容。
家長如有問題就多多和老師溝通,表達自己重視孩子學習的態度,爭取老師對孩子的關注。
同時,孩子也會有樣學樣,尊重老師,從而愛上學習。
總之,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,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。
為人父母,大多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問題。
但學習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不能操之過急,重要的是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,讓孩子愛上學習。
只有當孩子自身對學習充滿興趣,才會有動力堅持努力學習。
而這時候,父母一定要發揮家長作用,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