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父母以后,家庭的重中之重就是孩子的教育,哪怕妳是國際巨星、社會名流,一樣都不例外。
而且在孩子的教育方面,可以套用一句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」,
跟普通父母相比,明星父母往往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財富去教育孩子。
就比如最近中國「跳水女皇」郭晶晶的一則育兒新聞,引起了網友的熱議。
2012年跳水女皇郭晶晶和「豪門闊少」霍啟剛舉辦了一場世紀婚禮,轟動了當時。網友喊話最多的還是「明明是世界冠軍,為什麼去攀豪門?」
當然了,看似諷刺之外,更多而是勸說豪門貴婦不好當。
而如今8年過去了,郭晶晶已經化身「霍太太」,為豪門霍家產下了一兒兩女。
能在豪門站穩腳跟,郭晶晶還在育兒方面有一套,很多育兒理念也深受大眾認可。
在一場采訪中,郭晶晶不小心透露了孩子在上的幼兒園,學費高達14萬元,因此被稱為「幼兒園中的哈佛」!網友笑稱:這才是有錢人的富養!
在郭晶晶給孩子學習的內容,馬上打臉那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網友。
要知道的是郭晶晶平日里十分節儉,經常看見她一件衣服穿了好幾年,常年背的包包幾百塊。
那她為什麼會舍得給孩子選擇年費14萬元的「天價」幼兒園呢?
讓我們來扒拉下這所有幼兒園都教孩子什麼就知道了:除了雙語課程,這所幼兒園還要測試孩子的反應,聆聽及邏輯能力、自理能力、社交能力,同時還會鼓勵孩子提問、思考、動手等,來代替死記硬背干巴巴的書本知識。
也就是說,14萬元的學費背后不是給孩子買零食,反而注重是在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、思考和思維能力。
郭晶晶的高調富養,正是為了彌補孩子在程式化的安排中的教育缺憾。
而這一理念,和歐洲最好的貴族學校的理念不謀而合,英國的伊頓公學、澳洲吉朗文法的孩子,每天都被要求睡硬板床、吃粗茶淡飯,還要接受高輕度的體能訓練,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過得還苦。
其實這些教育不光是作為世界冠軍的郭晶晶,其它家庭也能給孩子。
絕大多數孩子,都出身于普普通通的家庭,沒有郭晶晶和丈夫豪門的資產,但這并不代表普通孩子就一定難出寒門,不能比那些「富二代」更有出息,最關鍵的還是父母的格局。
老話常說「窮養兒,富養女」。大部分家長理解的就是窮養男孩,讓他多吃苦,在生活中多擔任付出的角色;而阜陽女孩在,就接近一切給她更好的物質條件,在任何事物中比男孩要好一些。
這恰恰是父母格局小的表現。
老一輩的「富養」觀念并沒有,但真正的含義卻被一知半解的父母傳錯了,富養的含義應該是在精神層面,而不是所謂的物質層面:比如說常帶著孩子出去走走,可以拓寬孩子的眼界和格局,帶孩子接觸一些喜歡的藝術游戲和課程,可以激發孩子的藝術潛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愛好;偶然舍得給孩子打扮成「公主」,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和自信心。
相比之下,很多格局小的父母,甚至是不太合格的父母,會做著截然相反的事情。比如:
妳帶著孩子背唐詩宋詞的時候,有父母會帶著孩子組隊玩「王者榮耀」; 妳帶著孩子學習做營養早餐的時候,有父母帶著下單各種垃圾食品; 妳帶著孩子博覽群書的時候,有父母帶著孩子弄得家里到處是撲克牌和零食碎屑……
雖然另一種父母得到了孩子一時的開心快樂,但是時間久了妳會拉開他們無法彌補的差距,而孩子的未來似乎在這里也可見一斑了。
像這類格局比較大的父母,不難發現從小培養孩子的見識。
有見識的孩子,長大后不會看什麼都一副好奇的樣子,做事情東張西望,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。
不光如此,沒見識的孩子,性格上可能會狹促、怯懦,做事情不知所措,導致學習工作都耽誤。
那些有見識的給孩子,從小離不開父母對他們眼界的培養。
前段時間有一個調查,調查結果整理出了20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們從小到大的書單,發現幾乎每個孩子的書單里,都出現了歷史類書籍。
這不約而同的愛好,并不是巧合。
2018年大學聯考713分的北京文科狀元曹婧怡,從小喜歡讀歷史。
她說:「歷史對我而言不只是開拓了視野,對我的學習幫助也很大。」
古人云: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這萬卷書里很重要一部分是歷史書, 如果從小讓孩子多接觸歷史,那孩子寫作文的水平自然就不用發愁了,頭腦里顯現的都是歷史典故,這些典故都是很好的素材,就不用苦巴巴的湊字數了,更不用參考作文大全了。
除此之外,學習歷史的孩子,長大后在演講聊天中會引經據典,形成時空的邏輯、歷史性的發展思維、自信而平和的心態,這些都是那些沒有格局的父母不會給孩子培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