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和朋友聚會,朋友和我說,最近發現14歲的兒子喬喬性格有很大的問題,做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,毫無主見,一點點小事兒也要問別人「行不行」「可不可以」。每次看到兒子這樣,她就很生氣,覺得兒子一點兒男人該有的果斷都沒有,很不大氣。
正說著,剛打完籃球的喬喬來找我們了,滿頭大汗的孩子一坐下來,就拿起媽媽的冰檸檬水開始喝。
朋友一看,馬上開始念叨「說了多少次了,出汗不能喝涼的,你怎麼就不聽。」
吃飯的過程中,朋友一直在念叨,一會兒說兒子沒有坐相,一會兒說兒子只顧著自己埋頭吃,沒有禮貌,一會兒嫌棄孩子這麼大了吃飯,夾菜還能掉......
眼看著孩子的臉色越來越難看,動作越來越局促,臉色越來越難看,吃兩口就放下筷子,說自己吃飽了先回家了。
孩子走后,朋友抱怨孩子不懂事,現在一點兒都說不得,動不動就甩臉色。
一場聚會,讓在座的我們如坐針氈,我腦袋瓜子嗡嗡的,非常煩躁。
短短一個小時,她一直盯著在小事上挑毛病,糾正孩子,不管孩子做什麼都是錯,眼看著充滿活力的孩子在媽媽的挑刺中被消耗到崩潰。
抱怨孩子鞋子沒有放好
抱怨孩子喝完水亂放水杯
一會兒指責孩子沒有做好,一會兒指責孩子沒有收拾好房間。
你是不是經常這樣給孩子挑毛病?
父母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,只有把這些小毛病都改過來,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,禮貌懂事,人見人愛的人。
可是,這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?
曾經有網友講起,內耗家庭對自己的影響。
「從小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,立馬就會被大聲責罵。哪怕現在我不小心碰到什麼東西了,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愣住,心里特別恐慌緊張。
」「我高中時掉了身份證,想到需要我爸媽請假一天陪我補辦,焦慮得開始在宿舍廁所哭。」
「我很怵跟老公一起出去旅游,因為任何小錯誤,走錯路,花冤枉錢,錯過景點,安排不合理,都會遭到他劈頭蓋臉的叫罵,而我自己去玩就很輕松,什麼都不用擔心。」
眼里容不得沙子,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,就將對方劈頭蓋臉一通罵。
時刻盯著孩子,不斷跟在后面對孩子提出各種質疑,只要孩子做的和自己與其不符,馬上指責。
這樣的家庭環境讓人窒息。
孩子總覺得自己時時刻刻被人監視著,安全感極低,他們總是惶恐不安,緊張焦慮,生怕自己做錯一點事。
他們總是不停地看別人的臉色,變得膽小敏感,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也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,覺得自己不夠好。
為了不被責罰,孩子干脆什麼都不做,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被消耗掉,長大了做任何事都缺乏膽量和勇氣,潛能被牢牢壓制住。
經常被挑剔的孩子,也習慣對別人斤斤計較,他們會變得尖酸刻薄,一點小事就揪著不放,對朋友,伴侶和孩子拼命挑刺。
他們會陷入一種反復循環的自我消耗當中,活得很辛苦。
網友「黑貓白襪子」講了這樣一件事。
有一次,他在機場遇到一家人旅行,因為其中一個孩子的證件過期,媽媽只能陪孩子在家。因為行李都掛在媽媽的名下托運,如果媽媽不去,所有的行李只能被退回。
樓主說,當自己聽到這件事的時候,瞬間就開始胃痛,緊張和噁心。因為如果是他的父母,一定會大發脾氣。
萬萬沒想到,余下的人選擇高高興興上飛機,還聊了目的地后是不是應該買點生活用品,仿佛這就是一件芝麻小事,絲毫沒有影響到任何人。
這位網友坐在一邊,有了想哭的沖動,他真的很羨慕這種松弛的家庭關系。
李雪琴在一次節目中說,自己的小學班主任堅信「小樹不修不直溜」,所以自己經常被叫家長,但是他爸爸對老師說
「老師,我覺得小樹只要不長歪,有點枝丫沒有什麼問題」所以,她很感謝自己的父母,因為和他們在一起,自己總是很放松,很舒適。
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大方向,作為父母,我們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原則,底線和方向就夠了,不要將精力和時間都放在具體細節的內耗中。
否則,孩子只會越來越疲憊,早早就選擇逃避。
如果你真的在意孩子孩子的鞋子沒有擺正,他坐著的時候沒有挺直后背。
那麼你就先給孩子打個榜樣吧!
托爾斯泰曾說:「全部教育,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,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。」
你眼中孩子的壞習慣,是不是都和你學的呢?
如果真的那麼在意,先改變自己吧。當你做好了,孩子自然就好了。
演員陶虹說,有一次女兒將桌上的牛奶打翻,看著地上的牛奶,陶虹吼了一句「你怎麼回事兒?」女兒嚇得忘了哭,眼里只剩下恐懼,陶虹這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。
當女兒第二次犯了同樣的錯誤后,陶虹沒有再怒吼,而是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女兒,安慰道:「害怕了吧?沒事的沒事的。」這次孩子「哇」地一聲哭了。
事后陶虹總結說:「媽媽的最高職責是什麼?就是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,她在媽媽這兒得到的,就應該是港灣、是安慰,是最好的那個擁抱。」
所以說,孩子犯錯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錯誤的應對方法!
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對孩子的攻擊和指責上,而是用耐心和包容理解孩子,換個方式和孩子溝通,你會發現孩子反而會欣然接受,積極改變。
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,就是很少能看到孩子的優點。
我們總是習慣放大孩子的缺點,然后不停念叨,要求孩子改正。 結果呢?孩子就是在這樣的嘮叨中失去了成長的能量。
就如李雪琴的父親所說「只要小樹不長歪,有點枝丫沒有什麼問題。」
我們都懂得「人無完人」的道理,我們能容忍親人,同事和朋友有缺點,為什麼就不能允許孩子有缺點和不足呢?
與其盯著孩子的錯,不如看到孩子的好,放大孩子的優點,將批評專為贊揚,你會發現孩子反而變得能量滿滿,生命充滿激情!
凡是喜歡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家長,往往控制欲都很強!
他希望孩子的成長和自己的預想一樣,一點也不能出差錯,因此只要孩子有一點脫離控制,他就會受不了,拼命挑孩子的錯,找孩子的問題。
父母的控制欲太強,子女們過得都不會太好。
收起你的控制欲,將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,當孩子感到放松的時候,很多事情其實都能做得很好!
糟糕的家庭都在瑣事上消耗孩子,即使孩子能長得筆直,也只是光禿禿的一棵樹,毫無生命力。
而聰明的父母則會允許孩子長出一些枝丫,這樣才能讓孩子的人生之樹變得枝繁葉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