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推薦
装修
日本印象
心靈語錄
影視新聞
娛樂明星
育兒分享
動漫影音
熱點新聞
设计
奇聞趣事
插畫趣聞
情感百態
生活常識
健康養生
創業職場
美食菜譜
生活小妙招
明星
健身達人
奇趣
生肖解析
搞笑貼圖
歐洲王室
10歲女兒嚴重磨蹭,我無奈「躺平」之后,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
2022/11/16

如果孩子長期磨蹭,則意味父母該調整和孩子的親子關系了,因為孩子可能不是拖延某件事,而是在對抗你。

靜待花開,不逼不催,是最好的良藥。

面對一個磨蹭到極致的孩子,絕大多數家長都無法以平常心對待。

于是,催他,催他,催他,成了很多家長暴躁的常態。

隨著孩子長大,家長越嘮叨催促,孩子越厭煩,越是故意和家長對著來。

到最后,不僅孩子沒變好,親子關系還惡化了。

《拖延心理學》中有這樣一段話:

「拖延常常是一個人的獨立宣言,一個人試圖通過拖延來告訴人們,我是一個擁有自主權的人,我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動。」

今天這位媽媽,就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。

因為催娃,她不僅把自己催進了醫院,還在無意中把催促、怒吼和嫌棄,變成了刺向孩子的尖刀。

女兒今年5年級,從上學開始,就有一個讓我深惡痛絕的壞習慣:磨蹭。

做什麼事,都需要我跟在后邊催。

催起床,催洗漱,催吃飯,催洗手......

寫作業速度慢的讓人咬牙切齒,幾個字寫了擦,擦了寫,一張卷子墨跡兩個小時不在話下;

期末考試,她連題都沒做完。

更讓我崩潰的是,把你氣得要死,她卻一臉無辜。

幾乎每天早上,我的怒吼聲都會響徹整個樓層。

「跟你說了多少遍,快點,快點,快點,就是不聽!眼看著就要遲到了你不知道啊!」

「一根面條你要嚼多少下?我看你就是故意的!」

直到最后拖著她上了車,送到學校,一早上的雞飛狗跳才算告一段落。

可到了晚上,又是新一輪的磨蹭。

這幾年,我簡直快被她逼吐血了。

為了讓孩子不要那麼磨蹭,我催過、罵過無數次,可女兒依舊沒有任何改變。

一個周末,我催女兒趕緊寫作業,可她只顧著玩游戲,嘴上答應著,卻遲遲不肯開始。

我又像往常一樣,邊催促,邊發火。

可沒想到剛生氣吼了一嗓子,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。

不得已去了醫院才知道,原來是肋骨骨折了!

女兒被她爸狠狠地教育了一頓,哭得稀里嘩啦。

可我知道,她是不會改變的。

在家休養的日子,看著依然故我的女兒,我感到很絕望:

一個為了治孩子磨蹭,硬生生把自己肋骨「催斷」了的媽媽,有多可悲?

接下來還有國中、高中等著我,先不說我會不會被氣出腦梗,關鍵這麼下去,女兒的學習不徹底完了嗎?

我開始四處搜索孩子拖延、磨蹭、不愛學的知識,開始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。

學習中,聽了我細數女兒的那些「罪狀」,老師告訴我:「要想毀掉一個孩子,就狠狠地催他。」

磨蹭,是每個孩子的天性。

幾乎是每個小孩,多多少少都會有這個「小毛病」。

但是家長越著急,越催促,孩子的問題就越嚴重。

相反,如果家長不頻繁催促,孩子反而會提高行動力。

我感到錯愕:「我追在屁股后頭催,她都做得這麼慢,要是不催,她什麼都做不了,不是更麻煩了嗎?」

老師說,這恰恰暴露了大多數家長「催孩子」的真實心理。

有時候,孩子并不是不會做一件事,也不是不愿意獨立完成。

但家長們往往連機會都不給,一看孩子磨蹭,拖沓,就馬上「催促+責怪」,硬生生把他們想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的念頭給熄滅了。

「快點快點,沒有我你作業都寫不完。」

「趕快啊,要遲到了,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墨跡!」

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「習得性無助」,說的正是這種情況。

當孩子總是被否定、不被信任他能做到,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當中:

「反正我也快不起來,那我就這樣吧。」

很顯然,這與家長催促的初衷背道而馳。

「催孩子」還有一個隱性傷害: 情緒失控

每當催孩子快點時,家長的心情往往是急躁、不耐煩、充滿憤怒的。

這種暴躁的負面情緒,一方面會讓家長口不擇言,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;

另一方面,也會把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,加重他們的拖拉。

一項研究結果顯示:

那些經常被吼叫的孩子,大腦結構會發生不可逆的改變,這種改變會降低控制情緒的能力,甚至提高患抑郁癥、焦慮癥的機率。

孩子在被父母催促和訓斥時,哪怕外表慢吞吞,但內心已經傷痕累累。

換位思考一下,在這些密集催促的言語中,大人尚且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,孩子又會遭受怎樣的傷害?

「那面對孩子磨蹭,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?」

其實,行動力強的孩子不是催出來的,也不是吼出來的。

與其氣急攻心的催促,不如記住這3個養育原則。

1. 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

很多時候,孩子的「磨蹭」,其實是成長上的「慢」。

他們的認知還不能明確理解,媽媽說的「20分鐘后」具體有多久。

所以,很多孩子還沒來得及對時間形成清晰的概念,就已經被家長貼上了「拖拉」的標簽,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。

更重要的是,隨著家長對于這個標簽的不斷強化,孩子果然就越來越磨蹭。

孩子是需要時間發育的,也需要時間學習。

尤其對于低齡孩子來說,家長首先要做的,是帶領他們擁有時間概念。

用鬧鐘、手表等工具把時間「視覺化」,讓孩子建立起幾小時、幾分鐘的概念。

2. 給孩子布置簡單、清楚的任務

因為孩子的理解力還沒那麼完善,當家長在焦慮的語氣中,發出一連串的指令。

比如,洗漱、吃飯、收拾書包、穿鞋、趕緊出門......

孩子的第一反應,不是我要快點,而是我該先做哪個?

所以,當家長與孩子溝通時,就不用咬牙切齒地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,不斷重復「快點快點」;

而是用「還有十分鐘就出發」,這樣的表達更精準,也更理性。

當孩子學習拖拉、做事磨蹭的時候,明確告訴他們后果:

「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穿好衣服鞋子,你就不能出門玩了。」

日常多和孩子進行時間上的約定,并嚴格執行。

時間久了,孩子知道自己磨蹭會帶來懲罰的后果,心里就會繃緊一根弦,主動提醒自己加快速度了。

3. 適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產生的自然后果

在生活中,往往是這樣的場景:

孩子不緊不慢,大人急得冒煙。

這就等于,家長替孩子避免了磨蹭可能造成的懲罰。

家長像是一個負責的監工,讓孩子變得「有恃無恐」。

「反正有家長催,我怕什麼。」

所以,與其每天都用催促來幫孩子逃避磨蹭的結果,不如讓孩子自己體會下,磨蹭所產生的自然后果。

比如,讓他上學遲到幾次,當他在同學的注視下走入教室,體會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。

加上因為遲到被老師批評,他自然就會明白,自己早上應該提高速度。

比如,晚上他磨蹭不寫作業,要麼就讓他不管多晚,哪怕凌晨一二點也要寫完。

要麼就讓他第二天帶著沒完成的作業去學校,幾次下來,被批評、被懲罰,孩子自然也會得出要抓緊的結論。

帶著新學到的教育理論,我開始重新審視女兒,這個在我心中磨蹭到極致的孩子。

我漸漸發現,女兒的磨蹭,其實更像是跟我的一種「非暴力不合作」。

她并不激烈反抗,只是通過消極應對的方式,表達自己的不滿。

這種「你越催我,我越不想做」的心態形成了習慣,女兒也喪失了生活與學習的主動性。

最終,就演變成今天的樣子。

現在,我一改過去的催促、暴躁,而是靜靜地觀察、等待,允許孩子慢下來,給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。

也恰恰是這份從容等候的心境,方式方法的運用,我感受到了教育孩子的智慧。

女兒發現我不再說教催促后,一時間有些不太適應。

我給她買了一塊電話手表,告訴她每天自己看時間,根據時間安排自己的事。

「媽媽會叫你起床,但不會催你出門上學,催你早點完成作業。」

果然,周一早上,女兒慢吞吞地洗漱、吃飯,而我就靜靜地等在旁邊,不催,不問。

快8點了還沒出門,女兒一看時間,急得快哭出來了,一邊喊著要遲到了,一邊手忙腳亂地穿鞋。

那天到學校門口時,操場空蕩蕩的,只有女兒焦急奔跑的小小身影。

但從那之后,女兒早上的磨蹭時間大大減少,因為她知道,她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而我,也告別了數年的清晨高血壓,可以用放松的心情來面對一天了。

一個好的改變,會誘發另一個好的改變,晚上寫作業也是一樣。

要麼,就是咬牙做完,不能睡覺;

要麼,就是作業沒完成,第二天被老師當眾批評。

當女兒親自經歷了幾次磨蹭但沒人催促,寫作業到凌晨一點時,她就明白,又困又累是自己造成的,哭也解決不了問題。

漸漸地,女兒磨蹭的毛病大為改善,大部分時間,她自己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,不需要我操心上火了。

我很慶幸,自己學到了科學的教育方法,能夠放下焦慮,把主動權和掌控權交還給孩子,讓她承擔起自己的責任。

精選推薦
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「人間精靈」,這部劇必看!
2023/11/04
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?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
2023/11/04
平成30年的廣告界,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
2023/11/04
9歲替父還債2千萬,25歲被丈夫背叛,負債6百萬,今終遇良人,網贊:否極泰來
2023/07/05
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!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,小兒子「混血臉」太像她
2023/07/05
小小彬「推掉巨額酬勞」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,10年後近照曝光,肉臉全消「成小鮮肉帥哥」網友直呼:認不出
2023/07/04
「身家過百億」20年不變「不老童顏」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,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,羨慕了!
2023/07/04
消失17年!八點檔女星嫁美國「45歲產下雙胞胎」 「甜曬三男人背影」頂金髮身材辣到爆
2023/07/04
賈靜雯與黃聖依罕「同框」!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,網友: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
2023/07/04
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,45歲終活出自己!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,鄰居都是名人,「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」網友:好想和你做鄰居
2023/07/04
文章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