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授業解惑,父母教孩子為人,從嬰兒到成人,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他的父母,父母的處事哲學、天賦秉性都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,孩子把父母當作模仿對象,可以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貫穿一生。
有的父母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方法,他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吸取失敗教訓,善于總結經驗,在于孩子相處中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,并加以糾錯和優化,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優秀的。
有的父母的教育方法,遵循老一輩的痕跡較重,他們固執于傳統教育方法,殊不知時代在進步,過去老一套教育理論,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社會,最終孩子也成為他們的翻版。
小芊的父母就屬于后者,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動蕩的家庭,父母的關系也不好,整天不是吵就是打。
所以她就成了父母不滿情緒的發泄對象,父親常說她是浪費糧食的廢物,母親經常打罵她家務不能做好。她遭受了幾乎所有失敗家庭孩子所承受的一切。
小芊還有一個弟弟,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父母很溺愛他,偶爾打自己父母也不管,什麼好的都讓弟弟先享用。
父母沒什麼文化,所以也體會不到學習的重要性,認為女孩子能認識字就可以了,所以讓她早早出來打工賺錢。
又過了幾年年齡稍大,在家里人的一番撮合下,嫁給了鄰村的一個男子,丈夫剛開始結婚的時候對她還可以。
后來漸漸迷戀上賭博,經常呼朋引伴到家里通宵打牌,家里被他搞得烏煙瘴氣,后來輸了錢就打她。
一次比一起嚴重了,這時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,她不想再這樣下去了,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童年,這一刻她隱忍,果斷選擇與丈夫失婚,她不想讓孩子在重蹈覆轍。
小芊是聰明的,她懂得了反抗,她選擇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。
1、父母過度溺愛
現在孩子都比較寶貝,父母也是對孩子相當疼愛,希望不要把這份愛變質為毫無原則的溺愛,溺愛孩子等于慢慢扼殺孩子。
生活中,有的家長明明是自己的孩子欺負了別人,別人只是自衛性的反擊,就被他說成對自己孩子動手,竟然讓當著面讓自己孩子報復別人。
這樣的的孩子會很可怕,他將來會變得蠻橫暴躁、沒有敬畏看到弱者就欺負。
因為在他們心里,有父母這個靠山,做壞事可以不考慮成本,反正有父母處理。但父母不教育終有一天社會會教育他。
2、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
與過度溺愛相對的另一個極端就是奉行"棍棒底下出孝子"的暴力教育觀,認為孩子身上的一切毛病都可以通過"打"來治愈。
"打"孩子只是讓孩子屈服于你的武力之下,并沒有解決孩子的問題,不僅會造成孩子對你的憎恨、懼怕,長期成長在暴力陰影下的孩子會變得自卑、怯懦,缺乏安全感,總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,孩子缺乏自信就會導致耐挫能力弱,遇見困難就躲避,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。
3、活在父母道德綁架下的孩子
中國式的父母,習慣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孩子進行控制,總以這樣的口吻對孩子說:
"我們生得你,還是你生得我們,你說該聽誰的?"
"我們這樣辛苦工作,你就考這點分數,對得起誰"
"要不是當初為了你,我早就跟你爸失婚了"
"他是你弟弟,你得讓著他,將來也要照顧他"
的確孩子是父母的血脈,父母給了孩子生命,但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庸,孩子再小也有他的人格,撫養孩子是父母的義務,并不是你道德綁架孩子的砝碼。
著名演員毛小彤,就遇到了道德綁架的父親,她出身可憐,小時候被父親遺棄只因為她是女孩,母親不忍心把她撿回來撫養,并與父親斷絕了關系,父親長期[吸·毒],后邊又進了監獄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渣,在母親的養育下,終于把她培養成明星,但這時候父親出現,張口就問女兒要"5000萬,還要住豪宅開豪車,理由只因為他是小彤的父親。"
4、無意識的否定孩子
某些父母從不給孩子鼓勵,吝嗇去用詞語夸贊自己孩子,成天口中都是"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"每當孩子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,他沒有給孩子愛的鼓勵,而是一頓嘲諷"驕傲啥,你那點成績算個什麽"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,像從頭澆了一盆涼水一樣,再大的熱情都被澆滅。
若是自己取得進步,連最親近父母都輕視的話,他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。
父母是離孩子最近的人,你囂張跋扈,孩子也跟著囂張跋扈,你溫文爾雅孩子也溫文爾雅,熊孩子之所以存在,不是因為孩子太熊,而是因為背后有個"熊父母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