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防塵,這些蕾絲花邊罩子已經深深刻進了我的童年。
甚至還有開關罩、飲水機罩、遙控器罩…簡直是萬物皆可「罩」!
每一個被精心照料的家具背后,都少不了媽媽的那份愛。
為了讓媽媽少操點心, 那就從源頭上去減少屋內的灰塵吧!
今天的文章內容包括:
·硬裝必做的防灰步驟;
·如何將灰塵隔絕在室外?
·怎樣裝修能減少落灰?
這步沒做好,等著天天吸灰吧
之前有個朋友問過我,為什麼就算她天天掃地拖地,地板上還是每天都有浮灰?
這時候就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地固沒有做好了,對,就是你家裝修過程中地面那層綠色的材料。
其實可以簡單地將它理解為「地面保護膜」,是在找平后的一個步驟。
它主要是對水泥地面起到一個隔絕和硬化作用,牢牢鎖住地面的松散顆粒,可以有效地避免水泥地面日后從地板縫隙中「撲灰。
所以做好地固,是防灰的重要一環!
Tips
刷前要清潔到位
在涂刷地固之前,一定要先用將地面清潔干凈,灰塵顆粒太多的話,地固會貼合不上,效果大打折扣。
邊角要照顧到
地固最好是涂刷到踢腳線下方的位置,有的裝修師傅會偷懶,邊邊角角的地方會直接忽略掉。
所以刷完地固之后一定要 親自去驗收檢查一遍,如果邊角沒有刷到,后續鋪地板就有可能從這些沒有涂刷的部分反沙。
鋪地板是非常有必要做地固的,千萬不要讓想偷懶的工長或裝修公司給坑了。
如果是鋪瓷磚的話,不做地固也可以,但 請一定要做好美縫;有地固當然也能錦上添花,讓泥漿與地面結合地更好,一定程度上減少空鼓問題。
防塵大作戰之窗戶
露天陽台雖好,可我仍要勸你把它封了,即使裝了陽台門,但還是抵不過刮風/下雨和縫隙。比起讓家里變成清潔重災區,小小地犧牲一下露天BBQ的快樂倒也無妨~
這里我要 推薦內開內倒窗,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窗戶,內開內倒的設計能讓室外的灰塵有個「爬坡」的過程, 大部分灰塵會隨著坡度滑落,不容易進入到室內。
即使在忘記關窗的情況下,刮風下雨也不會弄得屋里到處都是,但通風效率肯定比不上平開窗。
現在的內開內倒窗還有多種開窗方式可以選擇,除了內開內倒,還有 可以這樣向外推的,下雨天就很適用。
Tips
吊頂的距離
有的朋友做內開內倒窗沒有注意吊頂的距離,后期很可能導致窗戶打不開。
窗簾盒的位置
同樣的,如果窗戶上方有窗簾盒,一定要考慮窗簾盒的位置,以免擋住窗戶正常開合。
紗窗
在紗窗的選擇上,需要看紗窗的目數。
目數指的是長寬一英寸(約2.54cm)面積內孔的個數,比如18*16紗窗目數意思是橫向一英寸有18個孔,豎向一英寸有16個孔。
拿我家舉例,我量了一下橫向1英寸上的孔數是11個,縱向也是11個,所以我家的紗窗目數是11*11。
如果 橫豎方向上的孔隙數量一樣時,通常會以一個數字來表示,例如14目/16目/18目…
8目示意圖
▼
所以目數越高的紗窗,孔隙越多越小,密度越高,防塵效果就越好。
防塵大作戰之落塵區
想把灰塵隔絕在外面,也可以在玄關打造一個落塵區,就是常說的「下沉式玄關」。
日式玄關的做法通常是 將玄關以外的地面抬高3cm~10cm,但這就意味著要犧牲層高,如果你家要做無主燈、中央空調,還需要吊頂的話,層高就會再次被壓縮…
所以如果你家想做下沉式玄關的話, 建議凈層高在2.8m左右,這樣算頂和抬高之后才會不那麼局促。
可坐下換鞋的高度大概在 10cm~15cm。
3cm~5cm這樣的尺寸對老人和小孩不太友好,容易絆倒摔跤,但如果不考慮這個也是ok的。
如果沒有條件或考慮諸多因素不想做下沉式玄關,那也可以直接 用不同的材料將入戶區域和室內區分開。
例如入戶的地方用 粗糙一些的瓷磚或地毯,有利于落灰,同時也可以從視覺上劃分區域。
怎樣裝修落灰少?
除了從源頭上隔絕大部分的灰塵以外,我們還需要從一些室內設計上去考慮,讓灰塵無處可落!
不吊頂&外凸式吊頂
如果你喜歡比較簡約的風格,又不打算做中央空調、新風系統、無主燈, 干脆就不吊頂,看起來也干凈清爽。
不做吊頂也可以利用「雙眼皮」做平吊,利用長短疊層的板材就可以實現,或者直接買相同造型的石膏板貼一圈。
覺得不吊頂看起來單調的朋友可以嘗試。
要做局部吊頂的話,也 首選外凸式的吊頂,灰塵無處可藏,打掃起來也方便,視覺上也不會犧牲層高。
如果你覺得普通外凸式沒有設計感,也可以試試 外凸+雙眼皮吊頂,在吊頂側邊加一層小一點的貼層就可以實現。
現在還有一種做法,就是 「中間外凸式」吊頂,將燈帶做在周圍,這樣也可以實現燈帶氛圍感,雖然也藏灰,但 相對于四邊內凹式吊頂更容易打掃。
石膏線:化繁為簡
墻面做造型,石膏線條好看又便宜!但是美麗的背后,又是誰在為清潔哭泣,oh,還是我!
大面積的石膏線條頗有設計感,但是縫隙容易藏灰也是真的, 不如精簡一下,也有另一種美感。
繁瑣vs簡潔
▼
雕花石膏線看起來雖然華麗精致,但是里面的溝壑縫隙可是「藏灰小能手」。
其實 用更簡潔的圖案反而能出來更好的效果。
就像下面這個法式風案例,吊頂沒有用復雜的雕花線條,而是用了「點狀」圖案的石膏線。
因為是凸起,所以不容易藏灰,也好打理,看起來 簡潔又不失精致。
簡約型隔斷
朋友們,選擇鏤空隔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~如果不勤清潔的話,陽光灑下來的時候最先看到的就會是濃厚的浮塵,而不是美妙的光影了。
還有這樣的展示型/儲物型隔斷,也是「灰塵收集器」。
隔斷建議 越簡單越好,也經久耐看,就像下面的玻璃隔斷,簡約又精致。
吊軌代替地軌
地軌免不了會出現軌道落灰的現象,并且這樣的夾縫清潔起來也會有一定難度。
推薦做吊軌的推拉門,相比于地軌要更不容易落灰,對地面來說也無障礙,好清潔。
家電做嵌入
如果有條件的話,多做嵌入式家電也能減少后期落灰,同時也能更好地收納,增大台面的利用空間。
多做定制且少開放式
柜子最好做到頂
柜子做到頂可以直接避免柜頂的落灰,并且可以從視覺上拉伸整個空間的層高。
如果你覺得柜子做到頂,和天花板或吊頂銜接不自然的話, 可以走一圈石膏線,讓整個空間線條更柔和順暢。
少做開放柜
開放柜對取物和展示來說都非常友好,但是打理起來也是真費勁,后期如果不好好收納,也會顯得十分凌亂。
如果想要一目了然, 不妨加上一層灰玻門,防塵又有質感。
如果對自己后期收納整理沒有信心,那就直接做封閉式的柜子,只需要柜門一關,就能還你一個干凈整潔的世界。
如果已經做好了開放式柜體,又怕落灰,也可以 用亞克力板DIY柜門,便宜簡單還實用。
想要看詳細教程的可以自行去某書上面搜關鍵詞「DIY柜門」,有很多非常詳細的教程。
多選高腳&全落地式家具
矮腳家具的底部非常難打掃,掃地機器人和吸塵器都進不去不說,像沙發和床這樣的大件,搬動都很費勁。
所以想要后期清潔方便,還是多以高腳家具為主,最好是掃地機器人能進去的高度, 至少要≥10cm。
如果覺得麻煩, 那就多買落地式的家具,像現在很多沙發和床都是直接落地的,并且品類很多,樣式也很全。
地毯材質
如果不經常清理的話,地毯上面都裹滿著灰塵,特別是有毛孩子的家庭一定深有感觸。
要是你實在很懶,家里又有毛孩子,最好的辦法就是 不要地毯,雖然犧牲了一些小小的氛圍感,但是為后期的清潔省了不少事。
要是割舍不掉地毯的話,先把長毛地毯扔到腦后吧,短毛的還可以選一選~
預算低或出租房,買尼龍/滌綸材質的地毯是最優解,便宜耐用,但是腳感和質量會趕不上混紡和羊毛的。
滌綸地毯
▼
如果家里有毛孩子,就可以選棉麻類的地毯,但腳感不是很好,勝在耐磨耐臟透氣,還好打理,比較輕薄,換位置或者打掃的時候也不費力。
短絨的混紡地毯也可以選擇,它是化學纖維與其他棉毛、絲、麻等天然混合機制而成,腳感也是比較舒服的,耐磨性也不錯。
人棉絲+香蕉絲+滌綸混紡
▼
怕打理的,慎選羊毛地毯,特別是長毛的。
純羊毛地毯在生產過程中,會有一些零碎的羊毛纖維散落在地毯中,所以羊毛地毯使用過程中掉毛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家里有小孩老人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一下。
如果實在喜歡羊毛,也可以買 羊毛和棉混織的,相對于純羊毛來說,掉毛程度要輕一些。
窗簾材質
絨面化纖和緞面化纖的窗簾會更加沾灰塵和纖維,需要清潔得更勤一些,但是自帶華麗高級感,并且隔音保溫效果一流。
想要好打理的窗簾,可以選擇百葉簾,質地更堅硬的 實鋁合金百葉更容易清潔。
如果是免打孔的鋁合金百葉,整體拆下來鋪到衛生間地上,用噴槍或花灑就能做一次徹底的清潔。
棉麻混紡的窗簾和紗簾也好打理, 但遮光效果很一般,建議用在客廳。
燈具
想要落灰少,那就盡量避開布藝燈具,沾灰且難打理, 選擇金屬質感的,一擦就干凈。
設計太復雜的燈具也很容易落灰,還有媽媽最愛的水晶大吊燈,難拆還難洗~
如果你已經買了或者非常喜歡設計感強的燈具,可以買 一次性靜電撣,清潔完就扔,非常方便。
羊毛撣子&一次性靜電撣
▼
怕打掃的話,還是盡量選擇 設計簡潔的燈具,或者直接選用 好看的吸頂燈和無主燈~
干凈整潔的家能讓入住體驗感增加50%,這些裝修前期防塵小技巧你都get到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