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庭,一對父母最大的幸運,不是培養出一個有成就的孩子,而是那個有成就的孩子,懂得感恩,懂得父母為之付出的辛苦,并心疼和體諒父母的不易。
為何父母為孩子付出所有,孩子卻依然覺得不夠?
這是近幾年網絡和現實中不絕于耳的「聲音」,也是不少中國父母的現狀。
還記得《特別狠心特別愛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令人警醒的話:「 中國父母給孩子的愛,不是太小,而是太多了。
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,也不懂得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,一輩子朝他們索要。」
因為不舍得讓孩子辛苦,只一個勁兒卑微付出,到頭來換來的,只是一個不懂感恩的「白眼狼」,不可謂不悲哀。
父母越卑微,
孩子越得寸進尺
中國式父母,為了孩子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呢?
大概是原本喜歡打扮吃喝的人,為了能夠給孩子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,自己省吃儉用。
原本十分注重尊嚴和面子的人,為了孩子能夠低到塵埃,哪怕是當眾被孩子訓斥、拳打腳踢,也不敢還嘴,默默受著。
還記得去年捷運里,一個女孩因當眾狠踹媽媽而上了熱搜。
母女兩人一起乘坐捷運,可是因為坐錯了站,女孩氣不過,便將所有的情緒和怒氣都撒在媽媽身上,對著媽媽用腳猛踹。
在視訊中,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不僅背著包,手里提著大包小包,還要拉著行李箱。
而女孩手里卻空無一物,輕輕松松,雖然她「柔弱」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,可是在踹媽媽的時候,力氣卻好似花不完,且每一腳都那麼狠。
女孩哪怕途中肯幫媽媽分擔一些,或者記得途中看一下要到的站點,局面都不會變得如此糟糕,更不至于坐錯站。
大部分人都在譴責孩子的行為,同情媽媽的遭遇。
可是有部分人卻覺得媽媽的遭遇不值得同情,因為她全程都沒有一些的怨怪,反而任由女兒對她腳踢,之后還拿著東西趕緊走上前去。
路人勸導阻止,她還安慰別人沒事沒事。
細細想來,女兒之所以能夠明目張膽的對待她,和她平常卑微放縱的教養不無關系。
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:
「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,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,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,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。」
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原則、有底線,孩子就會懂得適可而止。
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過于迎合孩子、放縱孩子侵犯自己的底線和原則,只會助長孩子囂張的氣焰,讓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。
最后的結果是:孩子成為那個不懂得體諒父母的白眼狼,父母成為善后的卑微討好者。
注重物質的給予,
忽視了精神食糧的「投喂」
喝高檔洋酒,用香檳來開party,慶祝生日......
乍一看,還以為是哪位富家千金的大型慶功宴現場。
可惜大家都錯了!
這場花費了高達12萬元的生日宴會,發生在去年上海靜安區一家KTV包廂內,而派對的女主人并不是什麼有錢人家的名媛,而是一個普通務工人員家的女孩。
她自己更是沒有穩定的工作,父母都只是上海普通的務工人員。
由于自身的虛榮,她提前訂好包廂,預定酒水。
其中有一瓶路易十三的洋酒更是高達5萬元左右,此外,她還預定了150瓶單價398元的香檳和一些昂貴的蛋糕。
最后在享用完蛋糕之后,將沒開過的香檳全都撒在KTV的包廂內,類似小時代里的情節。
可小時代里的人是真正有實力揮灑酒水,她則是用父母的血汗錢來打腫臉充胖子。
據悉,當天也并不是她真正的生日,她的生日是在8月份,而這次只不過是借著「520」的名義來揮霍。
因為女孩是KTV的常客,而且通過電話預定了很多價格高昂的酒水,所以KTV就以為她有這個消費實力,也自愿提供了很好的服務。
沒曾想,女孩在沖動揮霍完之后,回過神來,沒能力支付,想要通過逃單的方式拒絕付款,KTV管理人員無奈,只好報警。
父母得知后,心中雖有無奈,卻也只能過來給她收拾爛攤子,用自己辛辛苦苦積攢和掙取的血汗錢來承擔她的巨額花銷。
而女孩全程心安理得的接受著父母的「贈予」。
就像俞敏洪所說:「 大把花著父母的錢,只懂得自己的快樂,不懂得父母的心酸,不舍得為親情付出一分一毫,那麼你已經全無良知了。」
不少父母對孩子愛的最大誤差,便是在物質上盡可能提供,卻不注重給孩子精神很好的滋養。
曾國藩曾說:「凡世家子弟,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,庶幾可以成大器。」
父母就算給孩子再多的金錢,灌輸多少父母艱辛的話語,都不如讓孩子親生去感受一下父母本身的不容易來得實在。
所以, 從現在開始,重視對孩子的物質給予限度,多給孩子吃苦的機會,他才能明白一粥一飯、一絲一縷來得多麼艱難,才能明白父母的不易。
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,
是父母最大的幸運
一個家庭,一對父母最大的幸運,不是培養出一個有成就的孩子,而是那個有成就的孩子,懂得感恩,懂得父母為之付出的辛苦,并心疼和體諒父母的不易。
《少年說》的李楚豪,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,不僅努力學習,還知足感恩,懂得心疼媽媽的不易。
可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,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。
他很小的時候,父母就離異了。
在他上台講的那一天,剛好是父母失婚十年的日子,他想趁此表達對媽媽感恩,愛與心疼。
十年前,因為父母離異,他跟著媽媽一起生活,本來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已經很艱難。
可媽媽在他讀幼兒園的時候,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:要將他帶到城里上私立小學。
媽媽身邊的所有人都勸她說:城市里太辛苦,而且消費又高,一個女人在外面生活都很艱辛,更何況帶著孩子,還要將他送進私立學校讀書。
盡管那麼多人勸阻,媽媽依然沒有動搖過,堅持將李楚豪帶到城里和她一起生活。
其實李媽媽除了想要一直給孩子最好的陪伴以外,更多的是想給兒子好的教育。
最艱難的時候,為了兒子高昂的學費,厚著臉皮向親戚們借錢,也曾因為借不到錢而哭過、崩潰過。
這些心酸和辛苦,李楚豪都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對于媽媽為他的付出,他一直銘記在心,無以為報,只能通過努力學習以及在媽媽身邊的時光,為媽媽多做幾頓飯來回報她深沉的愛。
媽媽雖然付出了這麼多,卻沒有任何形式的捆綁和控制,只希望孩子做一只快樂的小鳥。
或許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愛的最高境界,為你付出我心甘情愿,盡管過程很艱辛,卻也不愿以此來「要挾束縛」。
孩子對于父母最高境界的回報,便是記得父母為他的付出,并知足感恩。
付出有回音,便是父母此生最大的幸運。
教育家馮那斯基曾說過一句話:「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,全靠父母塑造。」
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灌輸怎樣的態度和理念,孩子就會將此內化為自己的觀念,并通過行為表現出來。
父母舍得用孩子,讓孩子看見并體驗自己的辛苦,孩子就會在這種體驗中,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,從而知足感恩,不貪心與物質的奢靡和享受。
愿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都能夠掌握給予和寵愛的分寸,養育出一個懂得知足感恩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