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父母教育孩子,不僅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,還要看他們和誰交往,常常出入哪些場所。如果管教不嚴,他們會因為「近墨者黑」,變得很壞。
有句話說得好:「越活越小。」
當父母進入了老年,兒女成為了中年人,那麼家庭的教育,在很多方面,就要反著來了。兒女要擔負起父母的「監護人」。
年紀偏大的人,因為在農村生活過,做人也很樸素善良,相對來說,更加熱衷于串門。在農村,村里任何一戶人家,都可以踏入,可以蹭飯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很多老人進城了,或者從單位退休了。串門的習慣,一直保留著,但是他們不懂得「取舍」,也會因為入錯了門,導致經濟上受損,人品變壞。
因此,請告訴父母:人老了,最好別去這幾種家庭串門。
02
第一,工作非常忙碌的中年人的家庭。
人到中年,對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,知道放縱自己是過錯,鋒芒畢露是隱患;膽小甚微是心態;無依無靠是常態。
當一個人到了中年的時候,上有老下有小,每天都團團轉,是一件很煩惱的事情。但是不得不這樣,因為責任在肩。
老年人,閑來無事,今天去侄兒家住一晚,明天去外甥家看看,還會去某些尚未退休的老熟人家吃飯。轉了一個圈,自己心滿意足了,卻不知道,招待他的人,到底有多難。
比方說,有一天早晨,你急急忙忙要去上班,但是家里有長輩在,你就只能向單位請半個小時假,招呼長輩。一次兩次沒有關系,但是多次這樣,就耽誤了工作,會被上司批評。
告訴父母,有一種愛,叫做「不打擾」。逢年過節的時候,和親戚朋友聚一聚,大家都開心,平時上班的日子,通過網絡,聊幾句,互相問候,就很好了。不必非得去串門。
03
第二,負能量很重的家庭。
有一些老人,本來日子很幸福,但是他卻怨氣沖沖。因為他的兒女混得不太好,不如別人家的兒女。
比方說,一個小區里,有的年輕人在公司當經理,年薪幾十萬,有的年輕人在打工,月薪一兩千。兩個年輕人的父母,坐在一起聊天,難免會把兒女的事情當成「籌碼」,互相對比,一來二去,心里就失去了平衡。
喜歡怨天尤人的家庭里,家人個個都很憂郁,負能量很重。他們覺得,這個社會欠他們很多錢,到處都沒有發展的機遇。
互相攀比、說三道四、拉別人下水、故意找茬、做出不好的暗示等問題,一旦被你的父母帶到家里來了,家庭就不得安寧。
每個家庭,都需要陽光和雨露。
只要所有的人,都積極向上,哪怕每天吃青菜蘿卜,也會幸福美滿。
04
第三,想要一夜暴富的家庭。
告訴父母,但凡可以一夜暴富的信息,都是虛假的,是騙局。
一般來說,只要老人不是非常愚昧,那麼他對騙局是有防備之心的。
真正的騙子,會戴著虛偽的面具,主動靠近老人,然后和老人做朋友,拉家常,甚至像兒女一樣,給老人捶背、按摩、洗腳。
當老人非常信任「騙子」之后,騙子的套路就奏效了。經過利益的誘惑,老人難免上當受騙。
對于非常熱衷發財的人,不要讓他進屋,也不要去他家里。哪怕他是千萬富翁,也不要搭理。
05
第四,非常不干凈的家庭。
在我居住的小區里,王大爺是一個非常不講究的人。他每天去翻垃圾桶,然后把一些塑料袋、紙片等撿回家。
王大爺的生活不窮,但是非常摳門,恨不得每天一分錢都不花,依靠垃圾桶就可以過日子。
他的兒女,開著車,要把家里的垃圾清出去。可是王大爺不允許,塑料板可以用來做墊子,廢紙可以用來換錢,鐵片的寶貝。更可氣的是,他一直在等廢品漲價。
但凡去王大爺家串門的人,都會捂著鼻子走出來。
人老了,健康最重要,千萬不要把細菌帶回家。不去不干凈的家庭串門,是老年人應有的自覺,也是年輕人需要常常提醒他們的事情。
06
第五,瞧不起窮人的家庭。
有一次,我的母親提著一箱橘子,去表舅家串門。
表舅在某單位當上司,工作很忙,家里客人也很多。
吃飯的時候,表舅說:「大姐,你把橘子帶走吧,我家的人,從來不吃橘子。」
飯后,母親發現,表舅不是不吃橘子,而是嫌棄不夠檔次。
人老了,去串門是聯系感情,不是去看人臉色的。
對于那些嫌貧愛富的家庭,你應該保持距離,也提醒年邁的父母,不要去管。
那些瞧不起你的人,自以為層次很高,其實是心胸狹隘的人,他們的眼里只有利益,沒有感情。以后,互相走動,顯得很多余。
07
春秋時期的某一天,子游問孔子,什麼的孝道。
孔子說:「如果說,養活了父母就是孝,那麼和喂養牛馬有什麼區別呢?」
孝順父母,不僅要供應吃穿,還要關注他們的言行舉止,讓他們精神上愉悅飽滿,內心富足安寧。
父母老了,需要更多的關愛,兒女的愛,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。
作為兒女,用你的洞察力,去幫助父母正確交友、做人,父母的品行更端正了,家庭也更加有福氣了。
作為老人,也應該有自覺性,接納晚輩的建議,亮出自己的態度。
別嫌麻煩,每個人都會變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