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天有個視訊讓我感到震驚,「男孩定鬧鐘半夜起床,只為偷媽媽手機打游戲」。不得不說,現在的孩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為了玩游戲,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。
的確,玩手機太容易上癮了,別說孩子,成年人刷起來都控制不住。
但是一點不讓孩子碰,又不太現實。畢竟手機是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,甚至有不少作業是需要網上完成的。
如何把握好這個度,既讓孩子享受科技社會的進步,又避免孩子上癮,成為了所有家長的困惑。
今天,我們就好好聊聊為什麼手機能讓孩子上癮,以及家長該如何處理。
手機讓孩子上癮背后的原因
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感受:「手機一刷就停不下來了」。
明明決定只玩10分鐘,結果短視訊app一打開,倆小時就過去了。
為什麼刷短視訊會讓人有這種「根本停不下來」的感覺呢?
這其實涉及到心理學上一個有趣的知識:嗑瓜子效應。
想一想,我們嗑瓜子是什麼樣的?
上下牙咔嚓一聲,就能吃到瓜子肉,而一旦開始嗑瓜子,嗑了第一顆,就會接著嗑第二顆、第三顆……根本停不下來,我們享受于此種「即時的快樂」 ,不知不覺就磕了一整包。
從本質上來講,打游戲、刷短視訊和嗑瓜子一樣,都是典型的「即時滿足」行為。
一次嗑瓜子的行為,立即會帶來一顆瓜子肉;手指在手機上輕輕一劃,馬上就能收獲新的感官刺激,獲取新的快樂。
當信息不斷被汲取時,人們自然會在無意識中大幅提高看手機的時間。刷起來就難以結束,很容易讓人忘了時間。
與此同時,從生物學層面來看:玩手機的過程會使大腦產生多巴胺。它能使人產生快感,并不自覺上癮。
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:信息對大腦產生多巴胺的獎勵系統的作用,和金錢或食物的作用方式相同。
也就是說,玩手機所帶來的快樂刺激。和吃大餐或發工資時的喜悅與滿足感是一樣的。
所以,別再怪孩子玩起手機沒完沒了了,問問自己,能抗拒手機的吸引力嗎?
發現孩子偷偷玩手機,我們應該怎麼做?
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,一般都會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道理。
其實說來說去無非就是「我是為你好,你這樣不對,不行,不好……」 ,分分鐘化身《大話西游》里的唐僧。
不僅沒有效果,甚至還會激發親子矛盾。特別是對叛逆期的孩子來說,家長越反對,他們就越愛去做,反著來。
大家不妨試想一下,如果你半夜起來發現自己的孩子不睡覺,還在玩手機,你會怎麼做?
大聲斥責他?搶走手機?跟他促膝長談,告訴他這樣不好?
且不論是否會當場吵起來,即便孩子當時表示知錯了,你怎麼能確定他不會跟上面新聞中的小孩那樣,背著你并更加小心翼翼地偷玩手機?
有句話叫說百遍不如體驗一遍。
浙江杭州有位爸爸凌晨3點起床時,發現自己讀初二的孩子還沒有睡覺,正拿著手機玩得開心。
他沒有生氣,也沒有跟兒子講道理,而是帶著兒子去了街邊和菜市場。
凌晨四點的天還是灰蒙蒙的,但菜市場卻早已經燈火通明。
有人戴著頭燈為自己賣的菜照亮,有人手上不停地忙著整理攤位,也有人站著不斷招呼著來往的行人...
父親帶著兒子走在菜市場中,他問兒子:「你知道這些人為什麼不睡覺嗎」
兒子看著凌晨就在忙碌的人們,低聲回答:「為了生活,為了賺錢。」
父親再次問道:「那你呢?」
看過那些為了生活奔波的人,想睡覺卻不能睡,兒子直言自己做錯了。
而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,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贊。
「這個好,說再多都不如親自體驗。」
「哎,生活挺殘酷的,他爸這種教育方式也是很直接,比打一頓有用多了。」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父母要想依靠打罵、強制要求孩子做出改變,其實是沒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。
要知道,真正有用的教育方式,是走心的。孩子只有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,才能夠做出相應的改變。
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玩手機?
1. 關注孩子用手機做什麼
」
即使我們都說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壞處很多。但不可否認,孩子也可以通過電子產品收獲很多,像查閱資料、玩益智類游戲、觀看紀錄片等等。
我們真正要限制與杜絕的,是一些讓孩子被動接受的娛樂方式。
比如容易沉迷卻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快餐式信息軟件(如某短視訊app),以及血腥暴力的網絡游戲。
流量垃圾不僅是在白白浪費孩子時間,還可能影響孩子三觀,破壞身心健康。
2.規避上癮的套路
」
很多運營商在設計app時,都會用各種套路使人沉迷,搶奪用戶時間。家長們不妨主動識破,及時規避。
比如很多app都有青少年模式,安卓手機的【設置】也可以限制app的使用。
而蘋果手機系統的【屏幕使用時間】也有停用時間設置和APP限額設置,可以設置在某個時間段,哪些APP可以用哪些不能用,以及指定APP只能用多久。
家長在把手機交給孩子前,不妨先設置好。
3. 把握好手機使用時間
」
根據美國兒科學會(AAP)關于兒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建議:
一歲半之前,除了打視訊電話,不要使用任何電子產品;
一歲半至兩歲,家長可選擇一些優質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觀看,不要讓孩子單獨使用電子產品;
兩歲至五歲,每天對著屏幕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,并建議家長和孩子商量可以觀看的內容,共同分享;
五歲以后,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制定玩電子產品的時間,并嚴格執行。
4. 父母既是監督者,也是榜樣
」
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約法三章,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,以及什麼情況下可以玩。
舉個例子,每天可以有1小時的手機支配時間,但前提是要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。
約定了就要嚴格執行,千萬不能因為孩子撒潑耍賴就服軟。
另外,家長以身作則很關鍵。
畢竟,如果我們成天手機不離手,看直播、玩游戲,卻聲嘶力竭地要求孩子遠離手機,可能嗎?
寫在最后:
比起「電子保姆」,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。
很多時候,孩子喜歡玩手機,也有家長「懶」的原因。往往是家長「想要片刻自由」,就把孩子推給了手機。
要防止孩子手機成癮,最好的方法是讓家變得溫暖起來,家長給孩子安排的活動變得有趣起來(比如在家陪孩子閱讀、做手工,帶孩子去戶外探索等等)。
愿我們都「勤快」一些,帶孩子尋找在手機之外的快樂,一起給孩子健康又充滿幸福回憶的童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