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,家里因為有了孩子,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希望,父母盡心盡力的照顧孩子,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。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,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呢?
相信家里有孩子的人都知道,養育孩子長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父母不僅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,而且還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操更多的心。如果您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倒還好,若是任性叛逆的,那父母管教起來就更費事了。
但無論如何,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方式,因為方式不對不僅教育不好孩子,還會適得其反,讓孩子更加的不聽話。關于育兒方面,李玫瑾教授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見識。在她看來,不少孩子身上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,這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分不開的。
她也言辭犀利的指出了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存在一個弊端,那就是「父母在該管教孩子的時候不管,不該管孩子的時候去卻又一個勁兒的管。」在李玫瑾教授的眼中,3到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,在這一階段,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立好規矩,正確的去引導孩子,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更難改了。
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,該「教育」還是得「教育」,不然孩子會鬧騰的更厲害,會更不受管教,長此以往,等孩子成長到十幾歲的時候,就不止是哭鬧那麼簡單了,甚至都會做出離家出走和傷害自己的錯誤行為。雖然我們現在不贊成棍棒教育,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還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,這也是為了孩子能更好的改正。李玫瑾教授稱,當孩子出現以下這4個行為時,父母該「教育」就要「教育」,不然等到孩子長大了就很難改正了。
1.發脾氣摔東西
孩子在2歲的時候,通常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,別看孩子年紀小,當他們不高興的時候就會做出發脾氣和摔東西的舉動,家長可不要掉以輕心,面對這種情況,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孩子的情緒,然后和孩子溝通交流,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。
如果父母多次溝通無效,那麼該「教育」還是要「教育」的,這樣做可以讓孩子長點記性,不然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更加的任性叛逆。
2.得不到滿足就威脅父母
孩子在成長到3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向父母提出要求了,作為家長,孩子那些合理的要求當然是可以滿足的,但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,就沒有滿足的必要,因此不要一味的慣著孩子,這樣關愛就會變成溺愛,孩子也會恃寵而驕,目中無人。有些孩子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,就會威脅父母,家長如果好言相勸不管用,那麼該「教育」還是得「教育」,不然孩子一直耍賴也很讓人反感。
3.不尊重長輩和大人
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懂得基本的禮貌問題,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變得不尊重長輩和大人,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,不然等到他形成了這種性格就晚了,畢竟在學習和工作中,沒人愿意跟不尊重人的人呆在一起。
4.沒有規矩意識
俗話說:無規矩不成方圓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如果她沒有規則意識,那麼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,不然孩子就會變得目中無人,做事不考慮后果。
3到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,父母如果想讓孩子成長的更好,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,及時的引導孩子。
今日話題:大家覺得小孩子做錯事該「教育」嗎?歡迎評論區積極留言互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