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的社會,對女性的要求還比較苛刻,男女沒有結婚之前,女孩往往都會被父母教育要「矜持」,把握住分寸,不要做出格的事情。
如今時代在改變,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,男女交往更加自由,還沒成婚就可能會跟雙方父母見面,甚至會去對方家過年。
不過還是提醒各位父母:如果你家女兒第一次去男方家過年,有些禮節最好還是應該教給她們。
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,圖文均無關
媛媛今年23歲,跟男友已經戀愛3年,雙方父母吃過一頓飯,兩家人都挺滿意這段姻緣。
這個春節,男友提出讓媛媛去他家過年,說是家里的老人已經念叨了很久,想要看看未來的「孫媳婦兒」,這讓媛媛有些心理負擔,生怕自己表現不佳,給男友家人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為此,她提起跟父母商量了這件事,并且想跟她們「取取經」。
面對女兒的苦惱,高情商的父親只交代了三段話,難題便迎刃而解,專家都直呼高情商——
1、第一次去男方家,作為女孩,難免會緊張,總擔心萬一出岔子,給對方的第一印象不佳。
首先,你需要明白,男朋友家并非龍潭虎穴,他們可能是你未來要相伴一生的家人,所以女孩的心態需要擺正,不要去想對方會如何考量你,做好自己,大方得體即可。
2、其次,去男方家其實也是給你了解對方家庭成員的機會,親愛的女兒,婚姻并不是兩個人的事情,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。
除了風花雪月,還要考慮你跟對方家庭的三觀是否契合,提前去感受、相處一下,并非壞事,它或許能成為你未來衡量是否決定跟男朋友共度一生的標準之一。
3、最后,無論遇上什麼情況,你都要相信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最愛,在我們眼中,你獨一無二,所以請相信自己足夠優秀。萬一對方家人有所挑剔,那并不是你的問題,只能說明你們的三觀不同。
說完三段話后,女兒豁然開朗。而這位父親的發言,教育專家也認為非常值得學習——
A:教會女兒肯定自我價值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·德韋克在某次演講中提出:「教育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相信,她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。」
對于女孩而言,學會欣賞自己,肯定自我的價值,這非常重要,尤其是在感情生活中,保持獨立的個性不被打壓,才能走得更加長遠。
B:教給女兒正確的擇偶觀。選擇伴侶除了看對方的人品和三觀,還要了解其家庭成員。
C:給女兒足夠的安全感。無論結果如何,有娘家人撐腰,這樣孩子會更有底氣。
1、如何禮貌稱呼對方?
其實,還是正常地稱呼「叔叔阿姨」之類的就可以,不過盡量還是熱情禮貌一些,而且提前問一下男友那邊過年有啥風俗禁忌,正所謂「入鄉隨俗」,有些禁忌還是盡量不要犯。
2、男方家給紅包該不該收?
這應該是很多女生去男友家都會面臨的難題,很大一部分可能都不太好意思收,但長輩過年給晚輩紅包,其實都是一份心意,不妨大方收下,禮貌感謝。
之后如果有機會,也可以給對方的家人準備一些小禮物回饋,心理不要有負擔。
3、該不該給男方家洗碗?
有種說法是,女方第一次去男方家洗碗,會被人看輕,但不洗似乎又不夠禮貌,其實不妨換一種方式,提起詢問一下對方「需不需要幫忙」,這樣既有禮數,也能感受到對方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