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假期時,雖然沒有回老家,只是云拜年,Tim就獲得了過萬的壓歲錢收入,這樣「一夜暴富」讓他覺得有點飄。他對我說:「媽媽!這下我可以想買什麼,買什麼了!」
當我告訴他他必須拿出一部分來儲蓄時,沒想到他竟然對我說:「我不用儲蓄,爸爸有很多存款給我用。」簡單溝通后,我發現在五歲兒子的意識中,爸爸簡直「富可敵國。」我告訴他:「咱家并不是那麼有錢,收入還好,但支出也很多,并不富裕。」
沒想到,這竟成了他的小心結,連續好幾天Tim在睡前都在問我:「媽媽,我們家的錢夠花嗎?」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看【奇葩說】時傅首爾的一段發言,覺得感觸頗深。
那麼到底該不該跟孩子聊家中的財務狀況?如何開口?又該注意些什麼呢?今天那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。
「窮」不是最可怕的,可怕的是裝富有
我把Tim得知家庭狀況「不富裕」后的表現,跟身為財務總監的閨蜜分享時,她給我講了一位公司員工的故事。這位員工從公司創始階段就擔任銷售,隨著公司的發展崗位也越來越重要,可能是看慣了有錢人的生活,也想給孩子更好的。所以她女兒的生活,甚至比公司管理層還要好。
一次聊天中,她告訴閨蜜:「我出生在城市底層,父母從很小就告訴我家里經濟有多困難,只要花錢我就會覺得內疚。」為了不讓女兒體會這種「窮」的感覺,女兒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。不幸的是,前段時間她因為崗位調動,工資也受到為了波折,沒想到為了維持孩子的「體面」她竟然挪用了客戶的貨款。當公司追繳時,才發現她個人已經負債累累。
閨蜜感嘆:很多家長認為,
讓孩子覺得「缺錢」是做父母的失誤,但實際上,讓孩子不了解家中財務狀況,盲目樂觀或盲目自卑才是最可怕的事情。「窮」尚且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狀況,而裝富則是向孩子傳達了錯誤的財務觀念。
影響孩子的是父母對錢的態度
我們這代人的父母,往往不大愿意跟我們聊起家庭的財務狀況。一方面,認為小孩子該操心的是學習,而不是家里有沒有錢。
而另一方面,則擔心得知家里沒錢,會影響孩子的選擇,或者得知家里很富裕就花錢大手大腳。其實,對他們影響最大的,并不是家中是否有錢,而是爸爸媽媽對錢的態度。
第一類:斤斤計較型
有位朋友說,他小時候,爸爸媽媽為了培養他節儉的習慣,一點零花錢都不給他,他最難過的是放學后同學們拿零用錢買零食的時候,他總被排斥在外。
但是這樣的教育并沒有讓他更節儉,反而讓他養成了必須囤很多食物在家中才有安全感的習慣。那些吃不完的零食總是大批量的過期,反而不斷在浪費錢財。
斤斤計較型的父母,大多認為為了錢應該犧牲幸福和快樂。卻忘記了,金錢只是讓我們獲得更幸福的手段,并不是目的。
第二類:大手大腳型
和上一類父母相比,大手大腳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「及時行樂」的金錢觀念。有值得慶祝的事情買買買,心情不好買買買,解決問題買買買。無論家境如何,這樣的行為,實際上會讓孩子忘記還有別的表達途徑。當金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,孩子就容易陷入虛榮和消費主義的泥潭。
第三類:實事求是型
對待金錢最理性的態度,既不是金錢和物質至上,也不是淡泊名利。而是承認需求,追求平衡。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面對家庭財務問題,收入高不意味著必須穿名牌開豪車,收入低也不意味著要放棄所有的快樂。
如何「溫柔」地討論家中財務狀況
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,一位普通勞動者爸爸,請八歲兒子吃肯德基時一再強調,這一頓飯花了自己半天的辛苦錢。本來快樂的一頓飯,孩子吃得非常壓抑。父母,尤其是家境不太好的父母,是否該早早告訴孩子家庭財務狀況,又該如何溝通呢?
首先,跟孩子聊家中情況,要做到實事求是
上文提到的肯德基父子,問題并不出在告訴孩子這頓飯需要工作半天,關鍵在于態度。如果父母的態度是嫌棄的,心疼的。孩子則會覺得內疚,即便山珍海味還也食之無味。但如果換一種平和的態度,孩子則有可能倍加珍惜這頓午餐,對父母心懷感激。
因此,在跟孩子談到家庭財務狀況時,爸爸媽媽自己要先做好心理建設,無論收入多少,只要是正當收入并不需要覺得愧疚,也不要讓孩子覺得愧疚。正常告訴孩子家庭收入是多少,開銷有多少,哪些要求可以滿足,哪些做不到。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和接受。
就像傅首爾所說:「不富裕就是錢不夠花,和打雷下雨一樣,是一種自然現象,沒什麼好隱瞞的,也沒什麼好愧疚的。」
其次,用「發展」的眼光看家中財務狀況
有些父母可能會說,家境不好,告訴孩子后,怕他因為這個而自卑,不敢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。然而一個家庭的收入情況,并不是恒定不變的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,雖然現在不盡如人意,但是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努力,錢會越來越多,日子也會越來越好。
最后,家庭財務中孩子不是「局外人」
閨蜜告訴我,她從兒子六歲那年開始「扣」壓歲錢,就像每個公民需要納稅一樣,孩子也要為家庭的建設添磚加瓦。比如有一年兒子拿了大筆壓歲錢,剛好家中落地燈壞了,兒子就提出要給家里添置一盞燈。
雖然沒有固定收入開銷很大,但也建議大家別把孩子當家庭財務的局外人,因為只有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是這個家的一分子,才會在消費做事時考慮家中的財務狀況,這對于他們來說,也是一種思維升級。
小辮子媽有話說:
在金錢問題上,我們如何對待孩子,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金錢觀。擁有成熟金錢觀的人和錢之間的關系,應該是合作的、開放的。金錢可以帶來幸福感,但不是人生的全部。因此和孩子談錢,也更應該傳遞這樣的價值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