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「無吊頂,不裝修」,但是現在,似乎很多人的想法轉變了。
「極簡,就是大氣」、「簡約,就是高級」,正在成為這一屆年輕人追求的裝修風向標。比如在吊頂這項工程上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舍棄傳統復雜的吊頂,取而代之的則是「雙眼皮吊頂」、石膏線吊頂,甚至是無吊頂。
接下來這一期家居專題,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,為什麼傳統的吊頂不香了?為什麼雙眼皮吊頂正在流行?雙眼皮吊頂該如何施工?
仔細觀察一下周圍的家庭就會發現,過去那種復雜造型的吊頂,已經很少見到了。很多人認為是審美發生了變化,其實不完全是,我認為下面5個缺點是導致它逐漸被淘汰的關鍵:
1、裝修成本高
傳統的吊頂,即使不算人工,單純買材料就會付出不少預算。石膏板、輕鋼龍骨、木龍骨,這些都會隨著吊頂面積的增加而增加。而且越是復雜的吊頂,其造價就越高。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,這實在是一項沒必要的投入。
2、壓縮層高
不可否認的是,全屋吊頂最大的缺點是壓縮層高。對于目前室內普遍2.7米層高的住宅來說,吊頂下吊20公分,地面瓷磚木地板再減去10公分,室內的凈層高僅剩下2.4米,如果住宅面積再小點,很明顯會感覺到壓抑。
3、施工工期長
由于吊頂需要打龍骨,有造型要求還需要切割木板、石膏板,所以全屋吊頂的施工周期很長。
4、隱藏線路不好維修
不少人喜歡在吊頂內暗藏燈帶、筒燈和射燈。雖然最后木工會留有檢修口,但是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倘若損壞,維修確實非常麻煩。
5、積灰不好清潔
對于一些開放式的吊頂來說,無疑會增加家務的負擔。積灰后雖然看不見,但是不及時清潔,當室內開啟空調的時候,吊頂上的灰塵也會隨著空氣流動被吹到室內各個角落。
正是由于集合了上面這5個缺點,所以傳統的吊頂的真面目,已經被大眾了如指掌,所以舍棄它的用戶也越來越多。
而與傳統吊頂相比,雙眼皮吊頂作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,它其實早在多年前就被沿用了。只不過這幾年隨著大眾對裝修的看法越來越偏向于「人性化」、「去除家務化」,所以再次走紅。
被接受和認可的雙眼皮吊頂,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,并不屬于吊頂,但是它卻能夠帶給我們吊頂般的視覺感受,所以正在走進無數中國家庭。而在我看來,雙眼皮吊頂之所以再次走紅,離不開下面這4個優點:
1、成本較低
因為沒有了輕鋼龍骨和木龍骨等建材的投入,甚至連石膏板的需求量都減少了。所以毫無疑問雙眼皮吊頂的成本非常低。
毫不客氣地講,采用雙眼皮吊頂的方式,能減少至少四五千元的預算。
2、施工簡單
雙眼皮吊頂,簡單來說就是雙眼皮石膏板,其施工過程非常容易,哪怕是業主自己裝修,相信也不會出現翻車的情況。所以它的工期自然也會縮短,甚至不到一天就能搞定。
3、不壓層高,視野開闊
由于雙眼皮吊頂,僅僅是圍繞著天花板四周走了一圈,而且下吊的寬度也就幾厘米,所以根本不存在壓縮層高的問題。所以采用這種吊頂效果的客廳、臥室,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敞亮。
4、極簡大氣不易過時
裝過2套房子的人知道,裝修這件事「做減法」有時候更實用。所以看似極簡的雙眼皮吊頂,實際上非常大氣,因為「少即是多」,關鍵是它還不容易過時。
諸多優點,讓雙眼皮吊頂脫穎而出。在我看來,它真正詮釋了什麼叫「少即是多」和「窮裝反而更實用」。
接下來,說一說這種雙眼皮吊頂的施工過程。
雙眼皮吊頂,其主要用到的建材就是「石膏板」。注意,不是「石膏線」。因為石膏板更容易把握切割的尺寸,所以更加適合做雙眼皮造型。
目前普遍被裝修公司沿用的雙眼皮施工,是將切割好的石膏板「上下錯開」。比如貼近墻面的石膏板做成15公分長,而上面一層的石膏板,則做成12公分長。
有了3公分的差別,就形成了「雙眼皮」的效果。
不過很多施工師傅也會將兩塊石膏板粘成一塊使用,這樣的凹凸感更強。另外在石膏板的尺寸上,除了15㎝+12㎝的搭配外,還可以做成18㎝+15㎝和20㎝+15㎝。
注意一點:
如果預留窗簾盒和做藏燈吊頂,需要將雙眼皮石膏板的底層板,做成20㎝長。因為太短的石膏板,遮擋不住窗簾的滑軌,不容易安裝射燈或者筒燈。
除了需要注意石膏板長度的問題外,其實就沒有太多要點了,最后上下錯開的石膏板用釘槍固定一下就可以了。
總體上來看,雙眼皮吊頂的施工流程非常簡單。實際上,也有不少人圖省事,選擇更為簡易的「石膏線」。比如下面這種效果:
雖然沒有雙眼皮的效果,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這種石膏線走一圈的方式美觀度也很高。同樣非常極簡,而且施工工藝再一次被簡化。直接將石膏線粘貼到天花板上一周即可。
對比一下傳統的大面積吊頂,毫無疑問,這種看似「窮裝」的決定,實際上不是圖省錢,而是追求裝修上的極簡和空間上的極致。